2009.02.25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周健森
迈入80岁高龄的李嘉诚,似乎注定要在争议声中开始他的"80后"生活。
2月5日出炉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李超人"再度毫无悬念地蝉联首富,但是所有的相关报道都不忘在标题中提上一句:"其总资产缩水一半"。与此同时,李嘉诚在内地的一系列运作,也在市场层面引起了非议。当所有人都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心惊胆战的时候,超人究竟会如何续写他长达60年的不亏神话?
保守:烧水加温总会过热
李超人语录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李嘉诚最常使用的词汇是"保守"。
或许也正因为保守,这个80岁老头总是能够比年轻人更敏锐地捕捉到风险的气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和记黄埔的高级管理团队,要减少债务、准备好应对危险;而在2007年5月,他以少有的严肃口吻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半个月之后,"5·30"行情开始拖累A股一路暴跌。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车"刺激市场出现非理性飙涨,李嘉诚再次发出忠告,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均处于高位,投资有风险。也正是在此时,他公开提醒股民要留意美国的次贷问题,而此时大规模的次贷危机还远未爆发。当时,一些股评家曾尖锐地批评李嘉诚"不懂股票市场",但最终事实证明了孰对孰错。
比起在金融危机中栽了跟头的华尔街行家们,李嘉诚的明智并不是来源于任何深奥的理论。恰恰相反,他用了一种过于朴素的语言来解释自己对于金融危机爆发的认识:"这是可以从二元对立察看出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烧水加温,其沸腾程度是相应的,过热的时候,自然出现大问题。"
精简:"持盈保泰"与"神来之笔"
李超人语录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话:"未买先想卖。"在你还没有买进来之前就要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我在做任何项目时,都会要用99%的时间去考虑失败,用1%的时间去考虑收益。
尽管由于长实与和黄的股价下跌,导致李嘉诚的身家出乎意料地"缩水过半";但是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由于2007年其在股价高位时将多只中资股及时套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损失。同样是出于这种谨慎的做法,当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纷纷因炒作累股证而折戟时,李嘉诚的保守更有了些独善其身的意味。
"持盈保泰"是李嘉诚应对危机的公开策略,"精简投资"则是其核心所在。
仅从2007年中资股套现的过程中,李嘉诚便实现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对持有近10年的南方航空(600029),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密集减持10次之多,共减持1.62亿股,套现17.02亿港元;对中远控股的6次操作,则使其获利44.07亿港元;二五次大幅减持中海集运 (601866),则令他套现20亿港元。
有人替李嘉诚算了一笔账,如果李嘉诚没有进行减持,而依然将这些股份保留至去年10月底,那么他对这三只股票的实际持有价值仅剩不到14亿港元,其跌幅高达86%至91%。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一贯强调"做实业"的李嘉诚对于"股神"的头衔毫无兴趣,但是人们依然津津乐道于这腾转挪移间的"神来之笔"。
"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要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的一次课程上的表述,与"股神"巴菲特的"恐惧贪婪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福布斯》富豪榜公布后,香港《大公报》撰文指出,富豪们缩水的财富是以股份市值为主的数字,其实质是"虚拟财富"。只有持有现金的人,此时才真正拥有真金白银。
现金:没现金是要撞板的
李超人语录流动资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因为有的公司有了盈利,但是没有现金流的时候,就会容易撞板。
李嘉诚对于现金的偏爱是有目共睹的。"持盈保泰"策略的执行结果是,旗下和记黄埔多达69%的持有资金,以现金形式存放,接近1190亿港元。其他主要投资则放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而股票投资所占比重相当之小,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积期权产品则完全没有投资。
从去年5月开始,李嘉诚便不断开始抛售其名下的上海地产物业。这一度被业界视为外资看空中国楼市、大举套现离场的信号。反而是一些观望者对于李嘉诚的做法看得更为淡定。一项针对这一事件的网络调查显示,61.9%的网民认为,这是"现金为王"的明智之举,值得学习。
保持高现金的同时,低负债也是李嘉诚必须坚守的原则。据了解,目前李嘉诚旗下企业资产的负债率仅保持在12%左右。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欠别人一分钱,因此睡觉睡得好。"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评价是:"也许很多人会说李嘉诚胆子太小了,但我认为稳健才是李嘉诚成功的法宝。"
大量现金在握,正是李嘉诚多次成功实现大手笔投资的关键所在。例如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以及1985年买下香港电灯,他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巨额现金完成的,这令任何一个竞标对手望尘莫及。有人揣测,李嘉诚很可能是在等待另一个危机后复苏期,届时他肯定会将手头的"鸡蛋"投入更好的篮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惜金"行为更像是在养精蓄锐。
等待:下一次冲进去的时机
李超人语录投资环境是否成熟,决定于瞬间的时机把握,既要反对盲目的投资,又要摒弃乐观的投资。总而言之,要掌控一个度。
几乎每一次危机,都能够激发李嘉诚惊人的创富能力。1996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以106亿美元的身家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居于李兆基家族和新鸿基郭氏兄弟之后;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财富反而在两年内迅速暴涨,并于1999年首次坐上香港首富的宝座。
2007年出炉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的身家比位列第二的李兆基多出50亿美元,而次贷危机爆发后,2008年的排行榜中,二者间的财富落差已经达到75亿美元。在金融危机中,"长和系"比李兆基"恒基系"的股价跌幅小得多,因此有人预测,此番博弈之后,二者的财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李嘉诚实行"持盈保泰"策略的同时,他对于增持自家股份的热情却与日高涨。2008年4月至7月,李嘉诚先后10次斥资 5.8亿港元增持长实;9月底至10月初的一个多星期,又继续投入3525万港元增持长实;10月底,他连续四次增持和记电讯国际股份;11月,又出手增持和黄。
李嘉诚牛年首次出手,依然是继续增持自家股份。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从2月3日至6日,李嘉诚三度出手增持长实股份,涉及资金533.275 万港元。几乎与此同时,李兆基、郭氏家族、郑裕彤等香港富豪也都采取了同样的增持策略。有评论者认为,此举除了摊薄股价下跌带来的亏损压力外,也有明显的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意味。
什么时候是李超人重新冲进去的时候?或许信号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