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里,开会多,开会无效是很多人经常抱怨的话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开会质量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公司的做法:
太阳公司:会议成本制度
日本太阳公司为提高开会效率,实行开会分析成本制度。每次开会时,总是把一个醒目的会议成本分配表贴在黑板上。
成本的算法是: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公式中平均工资所以乘3,是因为劳动产值高于平均工资;乘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倍来计算。因此,参加会议的人越多,成本越高。有了成本分析,大家开会态度就会慎重,会议效果也十分明显。
英特尔:从写会议通知开始
“你绝对无法避免开会,但你可以让会议更有效率!”这是英特尔董事长葛洛夫对内部谈管理时常说的一句话。根据英特尔过去的估计,员工平均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开会,但有四分之一的会议是无效会议。也就是说,员工有十六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开会上。
“要开好会,最重要的是有明确的流程规范!”而规范,从如何写会议通知和会议记录开始。
(1) 会议前的网络通知
会议的性质主要分为流程与任务会议两大类。任务会议是针对特定任务或是解决问题所举办,参与者很可能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部门;流程会议多以单一部门、定期举办以更新内部信息为主。会议召集人一般须在一周前发出会议通知,如果有人到了会议室才问今天要讨论什么,这会议就算失败。 会议通知共有九个项目: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参与者、会议类型、与会者分工模式、预计进行流程、最后的决策方式,还有预计的产出结果,以及上次开会决议事项的完成情况。会议召集人在会前一周,要将会议主题的相关资料上网,以供与会者下载。
(2)准时开会非常重要
没有要等谁来才能开会这回事。如果连续要参加两场会议,那么两场会议之间,须保留十分钟空当,以确保开完第一场会后,能准时参加第二场会议
(3)会议中有人把关主题、有人计时
会议主持人要将每次发言内容,摘要出与议题有关的部分,如对目标的主张、对事实资料的说明、对因果关系的论证等,并将这些要点与讨论的主题加以结合。这有三个目的,一是对发言者之尊重与肯定,二是确认其发言的本意,第三则是协助与会者聚焦于原定主轴。在进行讨论时,有人担任把关员,以确保讨论主题不会离题。多数企业会议由主席同时担任把关员,但鉴于主席有时对主题太过投入,很难维持中立,所以也可另设把关员。当有好的议题出现,会议把关员可要求会议记录员先记录下来,但仍要回到原先主题讨论。还有计时员,依照会议通知规定的每人报告时间,提出警告,以免会议延宕。
(4)会议结束前五分钟,主席要重复最后的开会结论与确认任务。
(5)会议后20小时内须发出纪录
会议记录应把决策方向、决议后的待办事项、相关负责人与完成时间等信息都整理清楚,逐点列出后在开完会后20小时内,传给与会者与相关负责人。另有因此次会议衍发的新议题、召开新议题会议的负责人是谁等。接到会议记录后无异议,与会者就该依照会议结论执行。
最好还能把当初的决策逻辑记录下来,这可协助未来大家在检讨旧决策或是做新决策时,有更多资料可参考追溯,效益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