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让你的直觉越来越准?看这一篇就够了

文 / 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01.你相信直觉吗?

你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汽车的呼啸声,你头皮一阵发麻,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赶紧往路边一闪。

还没等你站稳身子呢,一辆失控的面包车就从你身边冲了过去,然后撞停在前面的防护带上。

你惊魂未定,更不清楚你是如何知道要赶紧闪到一边的。

但凭借着这个莫名其妙的直觉,你成功躲过了一劫。

事隔不久,你看到了一支股票,一种莫名其妙奇妙的感觉又上来了,你预感这支股票一定会大涨。

出于对自己直觉的自信,你将手上能投的钱都买了这支股票。

但不幸的是,这支股票不但没涨,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反而跌去了一大半。

同样都是直觉,为什么第一个直觉那么可靠,第二个直觉又这么不可靠呢?

02.两种直觉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的划分方法,我们的直觉从可靠性程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种:

① 由专业技能引发的专家直觉

② 由启发法引发的偏见直觉

▼ 1、专家直觉

专家直觉是一个人经过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最终在大脑里形成了心理表征,一旦碰到类似情境时,大脑就能立刻调出大脑里存储的表征,自动得出结论。

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仓储管理专家,在咨询客户的仓库里走一趟,就能靠直觉得出客户仓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流程不合理,还是仓储人员的选用有问题。

专家之所以不需要经过缜密分析,就能靠直觉得出结论,核心就在于他已经在大脑中存储了关于仓储问题的大量心理表征。

一旦他走访的仓库与大脑中某几个表征的线索相似,他就能快速调出这些表征,并进一步验证对照,最终得出直觉性的结论。

▼ 2、偏见直觉

偏见直觉是比专家直觉更广泛存在的直觉类型,我们每人每天都在大量地运用这种直觉方法。

常见的偏见直觉主要由下面四种情况启发诱导的:暗示、锚定、替代性、可得性。

① 暗示

暗示是指文字、语言或动作会影响你的想法和感觉。

比如,你刚看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词汇:奋斗、拼搏、使命必达。

这时老板让你反馈某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你很大可能就会乐观估计,将实际要2个月完成的任务估计成1.5个月。

相反,如果你是看了一些负面情绪的词汇:艰难、畏缩、知难而退,那你很可能会将完成时间延长为3个月。

像曝光效应(反复出现的名字会让你觉得更亲切、更可信)也是一种典型的暗示。

② 锚定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

咱们做两个小测试来验证下。

测试1:

你认为一个县的人口比500万人多还是比500万人少?

你觉得陕西延安市的甘泉县人口有多少?

测试2:

你认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比20年长还是比20年短?

你觉得美国500强企业惠普公司已经成立多少年了?

请将你自己的答案跟留言区置顶的答案做比较,看看是猜多了还是猜少了,然后留言说明下为什么你会猜多或猜少了。

③ 替代性

替代性是指对于难度高的问题,你会找一个简单的相关问题来替代回答。

比如,你去家装市场买装饰品,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家的导购是长相甜美的美女(或长相阳光的帅哥),另一家的导购是一个身材臃肿的大妈,你会买哪一家的呢?

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人都会买前一家的。

为什么呢?

因为判断装饰品是否合适这个问题难度太高了,既要考虑质量、品位,又要考虑是否跟家里的风格是否搭配。

于是你的大脑会很快将这个棘手的问题,转化为更为简单的替代性问题:这家的导购形象不错,装饰品的质量和品位应该也不错。

④ 可得性

可得性是指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比如,这段时间波音737Max-8的事故报导铺天盖地,是不是会让你觉得坐飞机不安全?

有些人都发朋友圈说,以后不坐飞机了。

但事实上,飞机是迄今最安全的旅行交通工具。据统计其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远低于汽车、火车、轮船等。

而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24万人死于汽车道路交通。

汽车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飞机的几十上百倍,那什么你会觉得坐飞机危险,而不觉得坐汽车危险呢?

这就是由于可得性偏见导致的。

因为飞机出事概率实在太低了,无论哪个国家发生空难事故,都会有全球报道。

而汽车出事都习空见惯了,很少有新闻报道。

因为可得性的不同,飞机事故更容易在你大脑中呈现,你反而就觉得坐飞机危险了。

以上就是我们直觉的两种主要来源:专家直觉和偏见直觉

从描述篇幅上是不是也发现,偏见直觉远远多于专家直觉呢。

因此,咱们的直觉很多时候都是会骗人的。

03.如何判断他人直觉是否可信?

▼ 1、偏见直觉不可信

绝大多数人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其实都是靠直觉给出的。

比如,你报考大学的时候,大姑就热心地建议你报考会计专业了。

为什么呢?

因为大姑的直觉告诉她,会计是坐办公室的,不辛苦而且钱也不少。

再比如,你在纠结于要不要出来创业时,朋友大力表示支持。

为什么呢?

因为朋友的直觉告诉他,好多人都创业成功了,他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会成功的。

但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偏见直觉是远远多于专家直觉的。

大姑的直觉来源于她所成长的年代,那时的会计是跟现在的AI工程师一样抢手的职业。

朋友的直觉来源于各种创业成功故事的宣扬,他并不知道中国目前的创业成功率是低于1%的,中国创业公司的平均寿命是小于2年的。

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咱们错把大姑和朋友的偏见直觉,当成了良言妙计(大姑和朋友的本意也确实是想给你一个良言妙计)。

偏见直觉是不能听了,这个识别起来也简单——看提建议的人是不是这个专业背景的就行了。

那是不是专家直觉就一定可以听呢?

▼ 2、专家直觉要有选择地信

专家直觉专家自己根据大量实践后沉淀的心理表征自动得出的结论,这个相较于偏见直觉含金量还是高了不少的。

但这并不代表专家直觉就一定能信。

如果你2018年根据各种投资专家的建议,买了股票或偏股型理财产品了的话,我相信你对上面这句话的感悟会非常深刻的。

判断一个专家直觉能不能信,至少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① 环境有规律可循

一个猎人的直觉就比股票专家直觉更可信。

因为猎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有规律的,而股票专家所处的股市环境是不稳定、无确定规律的。

但如果一个东北长白山的猎人到了湖北神龙架,那他的直觉也就不太可信了,因为环境不同了。

② 给出直觉专家确实熟练了

不同专业的熟练期是不同的,没有达到熟练期的专家直觉,不靠谱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比如一个只下了两年围棋的业余选手,他对大盘的直觉你听听就行,时准时不准。

但一个围棋国手对大盘的直觉判断,那可是相当准确的。

③ 给出直觉专家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什么

如果给你直觉建议的专家告诉你他是无所不能的,那他的直觉最好就别听。

因为真正专家的标志之一,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知道自己直觉的前提条件和局限的。

用好上面三个筛选条件,那你就可以安心接受他人的直觉建议了。

虽然不敢保证一定全对,但靠谱的概率肯定是很高的。

04.如何让自身直觉更可信?

现在你知道如何判断别人的直觉是否可信了,那如何让自身的直觉更可信呢?

这就需要规避与提升双管齐下了:

① 避免自身的偏见直觉

② 提高专家直觉质量。

▼ 1、避免自身的偏见直觉

所谓直觉,都是在你不自知的情况下自动思考产生的。

因此,要避免自身的偏见直觉,唯一的办法就是唤起大脑的主动思考。

方法有两个:

① 通过提问清单自检

将一些重要情境下的判断和决策做成纸质或电子档的问题清单,必须回答完其中的所有问题后才做出判断和决策。

② 请他人提醒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他人提醒你,这相当于一个真人版提问清单。

但他人提醒有效的前提是,你要养成考虑外部意见的习惯

▼ 2、提高专家直觉质量

通过提问清单和他人提醒,只是规避了直觉中的偏见,你还需要提高自己专家直觉的质量。

专家直觉质量的核心在于两点:心理表征的完备度、调用心理表征的流畅度。

① 提高心理表征的完备度

要想心理表征更为完善,你就需要按照框架来组织、沉淀你的经验。

框架越完备,你所形成的心理表征也就越完毕。

② 提高调用心理表征的流畅度

心理表征沉淀在大脑里,能不能被各种蛛丝马迹的线索给“勾引”出来,就是提高专家直觉质量的第2个关键了。

要提高心理表征调用的流畅度,除了多练外,还必须留意在多情境下去练习,这样“勾引”心理表征的线索才会更多。

通过上面的规避与提升,你自己的直觉也就更可信了。

05.小结

我们90%以上的判断与决策都是靠直觉做出的,这是由我们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大脑在惰性思考的情况下已经消耗了人体热量的20%,全身耗氧量的25%,以及消耗掉肝脏储存血糖的75%。

你哪怕在发呆,你的大脑每分钟也需要0.1卡路里的热量,而当你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时候,你的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1.5卡路里(上升了15倍)。

因此,我们绝大部分的思考不得不依赖直觉思考。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直觉思考的质量,那么你整体思考质量的提升将是非常惊人的。

如何做到呢?

① 用提问清单避免常见的直觉偏见。

② 用框架和高效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家直觉质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直觉  直觉词条  越来越  越来越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综合管理

 掌门人的最高境界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把手一般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忙着"活",就是想大事,努力给企业创造继续发展的大环境;一种是忙着"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