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一个特别深的感触是:
我们这代人,注定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压力共处,不然很容易在情绪的催化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一份报告上显示,超过60%的职场人认为今年求职更困难,近6成感受到中年危机,而约4成经历过996。
然而,面对压力,有人越战越勇,有人节节败退,短短几年时间,两个差不多的人可能就走上了迥然不同的轨迹。
01:
昨天晚上在一个互联网的群里,几个人聊起了买房的话题。
一个程序员说,他24岁,在深圳1年多了,最近在考虑年后回老家了。
“回老家做什么?”大家好奇地问。
“帮忙家里做农产品生意吧。”他发了个发呆的表情。
“现在月薪1万5,但公司长期强制加班,还开始末位淘汰,压力实在太大,而且在深圳买房的可能性太小。跳槽的话,程序员不管跳到哪里加班状况都差不多。”
同在互联网行业,我非常理解他。
毕竟在几次通宵加班到凌晨6点多离开公司时,我也曾想过是不是辞职算了。但如今看来,有个真相是:
这话听起来挺洒狗血,还散发着一股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可我掏心窝子地说,很多压力,只要你扛住了,未来它会3倍、5倍、甚至10倍地回报你。
这几年有个词很流行,叫“延迟享乐”。
说白了,就是用现在的痛苦,换取将来的快乐。
10年寒窗苦读是痛苦的,考上理想大学是快乐的。
熬夜付出是辛苦的,实现目标是快乐的。
上班是辛苦的,但拿工资、买房、用金钱换取想要的东西,都是快乐的。
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大城市互联网行业打拼固然压力重重,可换个角度看——
倘若没有压力,你又怎么可能刚毕业一年多就拿到1.5万月薪?
你痛苦的时候,或许正是你疯狂成长的时候。
02:
继续说另外一个现状:好的地方,一定竞争激烈。
什么叫好地方?
人多、房价高、生活节奏快,越是长期处于这样状态的地方,越是“好地方”,比如北上广深。
行业同样如此。
从业者多、竞争激烈、末尾淘汰、行业知识更新快……这些都让人讨厌,但你认真想想,这样的行业是不是平均薪资都挺高?
人么,都是趋利避害的。
但可惜的是,许多人在压力面前误解信号,做出背道而驰的选择,跑向看起来让自己过得更轻松的地方。
真正能让你快速成长、身价倍增的是什么呢?
在好的地方、好的行业、拼命往上走。
我做IT工程师的同学买房时,犹豫了非常久,那时他月薪1.3万,每月房贷要还1万左右,弄得他吃饭都不敢多点2个荤菜,只能辞职换工作同时开始尝试副业。
从周末兼职讲师,到帮人出技术方案,甚至成了半个猎头。他月薪2万时,加上副业月入接近3万。
辛苦自然在所难免,可至少房贷没问题了。
他如今聊到这事还相当庆幸:“还好当初咬咬牙买房了,不然以我的性格可能就继续在那公司随缘做了,哪里有今天。”
好资源人人都想抢,比如一线城市的房子。
好行业竞争自然激烈。说好听些叫“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说难听些,如果你不想承受这种压力,可能就不配待在这里。
错的不是这个行业,错的不是这个城市,错的是你的抗压力与你想要的回报不匹配。
这道理就像,长得好看的妹纸周围都有很多追求者,但你不敢追求,能是人家的错吗?
当然是由于你的胆怯嘛。
20-30多岁,是最应该承担压力的年纪。
你一开局就后手,到了中后盘很难再迎头赶上,你只好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一直退到无路可退。
03:
早在100多年前,国外心理学就认为,舒适状态可使行为稳定,只有突破舒适区,进入一个压力略高的空间才能加快发展脚步。
该空间被称为“最优焦虑区”。
多数人也是在这个区间,发挥出最大能动性。
没有房贷或是生存压力,你不可能努力上班;没有考试压力,学生不可能一天读十几个小时的书;没有运营好这个公众号的压力,我不可能白天上班+晚上兼职码字,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你看,人就是属陀螺的,不抽就不转。
一个无压力的环境,看似自由惬意,实际上学习和成长压根无法持续。 生物学家曾观察过一个现象。
同片区域,A地块的植物种类繁多,离A仅几百米的B地块却物种单一。
原因是什么呢?
A地块的条件相对没那么稳定,有定期干扰。
这种不稳定的“干扰”,让植物们保持适度的竞争关系,得以生长茂盛。
有网友在微博上分享过这么一件事。
他在家人的安排下,回老家4线城市进入一家小国企。日子其实很舒服,同科室的同事相处很愉快,也没什么考核。
有一天他上班不小心睡着,到下午4点多醒来时发现,几个小时内,没有任何人过来提醒他。
那个瞬间,他突然前所未有地心慌起来。
没人在意上班规矩、没人在意你做什么、没人在意你做得好不好,毫无压力的环境,逐渐将他们变成了战斗力停摆的“废人”。
危机感一旦丧失后,我们将同时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
04:
估计有人说,我是被强制996加班的呀,公司还搞末位淘汰,这人道么?
先不说我们再怎么吐槽也改变不了现状,事实上,“强制加班怎么办”是个伪命题。
每个人都有自愿离开工作的权利。
肯定又有人说,说得轻巧,我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哪里能说走就走?
可这恰恰是你不能怠慢这份工作的重要原因。
谁喜欢加班呀?哪怕像华为那样愿意给钱的公司,加班依然被员工吐槽得不要不要的。但现实中敢和老板说“我不加班”的,始终是极少数。哪怕在网络上口诛笔伐得再凶。
除非两种人:
第一,特别厉害。公司缺了他们就会垮掉,若老板无法找到替代的人,只能乖乖把主动权双手奉上。
第二,不怕丢工作。就像很多年轻人裸辞的案例,做得不爽了、对人际关系不满意了、嫌工资低了,反正不在意这份工资,也没什么要负的责任,随时卷铺盖走人。
要么能力够强,要么欲望够低。
而大部分人都很难具备这两点。如果你能理解这个道理,就会发现工作是件你情我愿的事。
压力大时,你可以选择咬牙前行,也能选择退避三舍,只要你的欲望低一些其实并没有不对。
可如果想出人头地或做出一番事业,压力大,必然是个标配。
正如柴静在《看见》中说的那样: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05:
我常听到一种说法:“我在一线城市才挣5,6千,收入低、物价高,真不如回老家。”
一二线大城市足够宽容,只要你能力达到平均水准,过上平均水平的生活并非难事。如果是在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只要你提供足够的价值,收入都不至于太差。
它是一个慢慢往上走的过程。
可如果你达不到平均水平,坦白讲,就算回老家,估计也很难混得好。
做任何选择,希望我们都处于主动,而不是被某个客观因素影响后作出的“逃避型”决定。
美国作家保罗·卡拉尼什在《当呼吸化为空气》写道:
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一幅画里身上没有条纹的老虎。
一个人没有压力,很难成形。
这和你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来锻炼肌肉是同个性质。
所以,如果你不是那种无欲无求的人,那么在大城市、在充满挑战与变化的行业好好上班,或许是个最适合普罗大众实现小目标的方式。
别迷信什么田园生活,虚假的轻松背后,都是步步退后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