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读者和我聊起转行。
他今年26岁了,打算转行电商产品经理,他表哥极力阻拦。表哥曾在电商公司上班半年多,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都很乏善可陈。表哥说,电商市场早就被头部占领了,小电商企业根本没空间,去就等着失业。
“是这样么?”他忧心忡忡地问。
是or不是,先放一边,我倒是觉得这询问的过程背后更有意思。
在我看来,人如果想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而有些人说的话,你千万不能听。
01、非专业的人
年初新冠肺炎爆发,打开手机都是铺天盖地的相关内容,其中不少标题特别耸动,还有些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说的都是大实话,为民发声。
微博上的质疑甚嚣尘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质疑句式:“为什么不如何如何?这么做了,不就可以如何如何?”,要不就是发布一些匪夷所思的阴谋论。
哪怕他平时只是关心娱乐八卦。
因此,当有些媒体总揪着“新冠肺炎特效药”的问题追问时,张文宏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毫不客气地说:请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媒体不乱帮忙,就是帮最大的忙。
非专业的质疑和建议,以及过于情绪化的内容,含金量通常很低。
越是危机时刻,越要相信专业的人。
所以你会发现,1万篇网络“震惊帖”,都抵不上钟南山院士说的1句话有分量。你如果纠结那些外行说的信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只会浪费你的精力。
况且,专业人士几乎也不会去回应此类低水平的质疑。
正如郭德纲在相声中说过一段话:
内行要是去和外行辩论,那就是外行。
比如我对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
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术业有专攻,道听途说往往将你带入沟里。
我一个亲戚肠癌做手术,医生告知他家属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出现概率大概是多少、未来可能有哪些隐患。家属听了心里不舒服,“我听说很多病人后期都恢复很顺利。怎么到你这就这么严重了?”
怀疑医生水平有问题。
然而,她口中的“听说”,不过是在微信群问别人,有人回应了几句,说自己朋友好像也是类似情况,是没问题的。
并没太多参考价值。
所以说呀,人要有过滤噪音的能力,相信专业的行业内人士,虽然不能说100%正确,但至少更客观,也更接近真相。
02、对你有敌意的人
我做市场的朋友曾说过一件事。他部门里有两个级别差不多的人,因为工作上一些摩擦,关系一直挺僵的。那年部门只有一个晋升总监的名额,两人明里暗里少不了竞争。
A想方设法拿下一个大项目,年末部门聚餐时,A在饭桌上笑嘻嘻地对B说:其实你能力挺强的,就是酒量不行,机会才少了。
B性格内向,极少社交。估计他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始硬着头皮跟着领导去应酬。
结果第二年,机会没遇上几个,自己负责的区域做得不温不火,核心的员工还走了2、3个。反而业绩比之前更差。
已经是市场总监的A,这时跳出来说:你就是没重用那几个走掉的核心员工,才不理想啊。
你看,合着A怎么说都有道理。两个人本来就是竞争对手啊,还是曾经撕破脸的那种,对手最可能做什么?
想办法压制你。
真正让你进步的话,他们根本不会说。
面对那些对我们有敌意的人给出的意见,毛主席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
“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
讨厌你的人,永远不会希望你变得好。
写公众号几年,我在后台看过不少“只喷不表”的留言,也没说啥缘由,上来就说无良自媒体道德沦丧的、说脑子是垃圾的、说祸害民众的,反正就是踩踩踩,我通常看都不会多看。
一来,自我感觉太良好的人,无法客观看待自己和外界。二来,人家就是为了攻击你找点儿快感,你如果理他,稍不留神就将被拖入互喷的泥潭,纯粹消耗精力。
03、告诉你成功特别容易的人
很多年前,我参加项目管理课程培训时,讲师让大家轮流介绍自己。
一位女孩讲述了自己的逆袭故事,让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大专毕业后半年,她从小助理做到行政经理;工作不到两年,行政总监兼任人力总监。下班后自学了20多门课程,很快得到全公司的认可。
她分享了“逆袭10大黄金准则”,告诉我们只要掌握技巧,逆袭并没有那么困难。我当时还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两页纸。
偶然机会,有位与她共事过的人说,那家私企的老板就是她爸爸,财务总监是她妈妈,公司里的要职几乎都是他们家里的人。
这就很幻灭了。
所谓的“轻松逆袭10大准则”,其实只是开了10级的美颜滤镜。
这几年全民微商的大风呼呼刮,你估计也发现了,朋友圈做微商的十有八九都是“成功人士”。确实,有些微商做得非常出色,但很多标榜轻松月入10万的人,恐怕赚的钱连日常开支都无法支撑。
我同事的亲戚,交了几万块,成了代理。
讲师开门见山地说,你们要懂得用故事建立人设,人都有慕强心态,你首先要让别人知道你是成功的,他们才会对你的事业有信心,然后——
你才能发展下线,才有收入。
轻松逆袭、一夜暴富、成功神话……兄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轻易二字,但凡你稍微算一算“暴富生意”的单件利润,大致就能看清若干端倪。
多数的成功学鸡汤,要么是事后诸葛亮,要么倒推式印证。太相信你就输了。
04:
你可能听说过二八法则,在任何一件事里,最重要的不过20%,剩下的80%没啥用。
我想说的是:我们日常中接触到80%的信息,是没太多意义的。当做唠唠嗑、聊聊八卦就过去了,根本不值得画个红圈。
尤其不少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总渴望多学习些“过来人”的经验。这么说吧,如果你没有筛选地吸收建议,听什么都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那你大概率得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什么样的话才能信?
反倒是些一点就破的道理。
稻盛和夫曾表达过一个很务实的观点:复杂问题简单化。
很多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谦虚地说:“我的才能或许有限,但我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指针——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
什么叫做人的正确准则?
正直、勤奋、谦虚、坚强、节制……这些毫无新意的词语。
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充满着喧嚣与噪音,不少声音听起来特别花里胡哨,实际上没啥用处,抽丝剥茧后无外乎是最常见的逻辑。
不吃免费的午餐、不纠结烂人破事、不道听途说、踏实工作、认真赚钱,就足以避开80%以上的坑。
当你屏蔽干扰音后会发现,许多问题并没有想象中复杂。
希望我们,都能有这份“自动降噪”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