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小五
前几天,文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的堂哥所在的公司倒闭了,下岗在家。
这一天,堂哥面试又失败了,一到家就坐在沙发上生闷气。
堂嫂递给他一杯水,安慰他说:“没关系,慢慢找嘛,你不要着急,下岗的又不是咱自己,再难总会过去的。放心吧,我不会嫌弃你的。”
不料,堂哥歪着脑袋问:“你不会嫌弃?”
堂嫂说:“是呀,你看我嫌弃你了吗?说过你一句了吗?”
堂哥发怒了:“你这么说,就是在嫌弃我!”
就这样,两人争吵了起来。
文友的堂嫂原本是想宽慰丈夫别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着急,前面说得也挺好的,但后面一句“我不嫌弃你”却让丈夫听起来不舒服,认为伤了他男子汉的自尊。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自己本来想表达这个意思,但话说出后却走了样、变了味,以致让对方产生误解,违背了自己沟通的初衷。
究其原因,有的是谈话者害怕语不尽意,在必要信息已基本表达完以后,或仍然不放心地添上几句,或是出于习惯,无意识地多言几句,从而造成原有谈话方向跑偏、原有谈话意图被冲淡的负面影响。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妙语:该说时会说,水平;不该说时不说,聪明;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高明。
说话人人都会,但能否把话说好、让人听着舒服,是一门学问。
社交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好话说十句,毁于一二言。
1、原本是表达道歉,结果却成了教训人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于程程因为私下见了同事邵雪梅的客户,两人发生了口角,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人还没跟对方说话。
作为两人共同的好友,林鹏很着急,决定撮合两人和好。
林鹏分别找到两人聊天,希望两人以友谊为重,及时化解矛盾。
林鹏对于程程说,她私自见邵雪梅的客户,有错在先,希望她能跟邵雪梅道歉,于程程答应了。
这天,于程程约邵雪梅在一家咖啡店见面。看到于程程态度的转变,邵雪梅非常高兴,欣然前往。
坐下来后,于程程对邵雪梅说:“关于客户的问题,是我做的不对。我对公司的制度不是很了解,之前不知道不能乱动他人的客户,请你谅解。”
“我这人吧,从来没有低头跟别人道过谦,要不是林鹏多次找我谈,我今天也不会过来的。这么点小事,你不至于怀恨在心。人要有宽广的胸襟,不事事计较,才能保持快乐的心情。”
邵雪梅听完,不高兴地说:“你是来向我道歉的,还是来教训我的?”随之起身走了。
英国著名流行音乐创作歌手埃尔顿·约翰曾说过:“‘对不起’,可能是最难说出口的词了。”
尽管有林鹏从中说和,但于程程主动约见邵雪梅见面的态度值得肯定,前面几句表达道歉的话还算中肯。
但她不该在表达完道歉后又加上后面为自己辩解的话,大大抵消了前面道歉话的作用,让邵雪梅只听到她对自己的教训,认为于程程道歉不真诚,最终不欢而散。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成年人的世界,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过失。及时道歉、及时止损和弥补,是为人处世最聪明、最得体的做法。
既然要道歉,就要充分表达,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而不能偏离主题,为自己的行为再找别的借口,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前功尽弃。
2、原本是提醒还钱,结果却成了算旧账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
关系再好,涉及到钱还是要算清楚,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给归给,借归借,都要说在明处。
但要账时还是应注意说话方式,否则不能要来了钱却伤害了彼此感情。
王夏是我一位老乡的同事,有一年他借给朋友刘明5000元钱,过了7个月,眼看就到年底了,大大咧咧的刘明却没有要还的意思。
年底王夏手头比较紧,所以就决定跟刘明说说这事。他找了机会跟刘明说:
“你看现在快到年底了,我感觉口袋里的钱不够花,现在单位也发年终奖了,你看是不是把借我的那5000还了……”
刘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拖了这么久,早该还了,明天我就转给你。”
王夏接着说道:“你看,平时咱们一起吃饭,一般都是我付账,而且有时你借个三十五十的忘了还,也就那么过去了,但是这次不同,数额比较大……”
王夏的后半句话没还没说完,刘明就急眼了:
“你什么意思啊,你今天这是要跟我算旧账吗?好好,你算一算,我平时有多少借你的钱没还,我今天一并还给你。”
要钱这事王夏的表达有点欠妥。本来他提醒对方还钱的想法已表达清楚了,对方也同意第二天还,他的话就可以到此为止,可他却扯起了过去自己交往中吃的亏,让对方认为他是在算旧账。
《论语》中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旧事不要重提。
当时不说,过后再说,非但于事无补,还会给人一种“揭伤疤、算旧账”的嫌疑,影响彼此的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就需要就事论事,把问题解决、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能让旁逸斜出的话冲淡了前面的表达效果。
3、原本是安慰对方,结果却成了指责挖苦
前几年,我老家附近的一个村子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黄良四十多岁还没成家,后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越南女孩,没多久就结了婚。
然而,三个月之后,越南新娘却失踪了,而且还卷走了他的全部积蓄,真可谓鸡飞蛋打一场空。
得到消息后,黄良的发小刘强马上赶到黄良的家中,给黄良带去了一些钱,并且宽慰他说: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犯罪团伙,明天你去公安局立个案,我相信你的积蓄还有追回来的希望。”
黄良点头感谢。
接着,刘强又说:“当初我就劝你,别这么饥不择食的,可你就是不听,现在可好,媳妇没了,积蓄也没了,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你呀,怎么说你好呢,这么个大人了,办事还跟三岁小孩似的……”
“你别说了,我的事情我自己能解决。”
黄良说这话的时候,脸色很难看,刘强愣在那里感觉自己很尴尬。
应该说黄良的发小刘强是个好人,在黄良出事后不仅带些钱看望,还设法宽慰他。
但他不该在宽慰之后再说出那样一番为自己评功摆好、对发小指责挖苦的话,显得对方太无知无能,无异于在黄良的伤口上撒盐,只会加剧他的痛苦。
全球顶级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人际冲突,往往是缺乏换位思考造成的。
如果能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那么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谐。
遇事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的不幸,是我们人性中最大的善良。
如果在宽慰的话里掺杂指责挖苦的“沙子”,就会冲淡自己的善良,让好话变味,出力不讨好。
4、社交最大的败笔,就是“画蛇添足”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人说的话,听者往往更在意最后的内容,会觉得那才是重点。
其实,这个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生来更关注危险和消极的事物,所以好听的话和刺耳的话可能无法被相互抵消,而刺耳的话对大脑的影响远大于好听的话。
也就是说,就算你说了十句好听的话,可能都弥补不了一句刺耳的话造成的伤害。
这就提醒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在该表达的意思表达完后,最好不要再“画蛇添足”。
比如,在道歉的话说完后不要再为自己辩解,否则你的道歉会显得没诚意;
比如,在提醒要钱的话说完后不要再提过去,否则对方就会认为你在算旧账;
比如,在安慰的话说完后不要再说对方的不是,否则对方就会认为你在指责挖苦他。
余秋雨说:“话语谨慎是修己的第一要事。”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
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全在于说话者是否考虑对方的感受,把好“出口关”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好好说话是成年人的必修课,说话时请考虑周全,别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只有得体的沟通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修来好关系、带来好运气、迎来好福气。
作者:武小五。身处滨海小城,心观大千世界;干着严肃的工作,写点轻松的文字。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