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BA智库·姜榆木
前几天,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火了。
最低调的行头,最高调的成就,一夜间“北大扫地僧”之名传遍全网。
无独有偶,隔壁清华的数学博士生宋震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12门课程满分,其余各科都在98分上下,一举成为考生眼中的“学神”。
不同于韦东奕的隐逸,宋震作为班长,除了数学研究,还活跃于各种团体与志愿活动。
即使在网上,也经常看到他和网友分享学习心得。
有人说:“比起学神,他更像一个无所不通又热情开朗的学长。”
韦东奕和宋震,两位同时备受瞩关注的数学学霸,一个内敛,一个开朗;一个极素极简,一个绚丽多彩。
他们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看似截然相反的人生,背后却揭露了同一个真相:
任何形式的成功,从来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01、关于努力:成功的花,都是由日夜的汗水浇灌
和宋震一起走红的,还有他的学习笔记。
错综复杂的数学概念,在他的整理下条理清晰,不少网友高呼想要同款笔记。
其实这份笔记的风格,也是他平时生活的写照。
身兼数职,事务纷繁,他却以条理清晰的安排,把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
做班长操持各种班务,做讲师帮同学答疑解惑,做志愿者为各种活动出力。
满满的日程中,甚至预留了每天跑步的时间,除去专业课,宋震体育一项也是满分。
宋震用近乎严苛的自控力和执行力,探寻人生的各种可能,并努力让每件事变得有意义。
相较宋震的纷繁精彩,韦东奕则更多是删繁就简。
在他很小的时候,生活便被数学占据。
有时拿到一本数学读物,一看便是一个下午。
长大后的韦东奕,更是延续了这份专注。
远离多余的社交,手机不装微信,若非查询资料,电脑也不会打开。
所热衷的,无非在每月300元的出租房里研究数学。
仿佛一支笔,一张纸,就足以囊括整个世界。
哪怕夜里停电,他也是躺在床上做心算,双眼目不转睛,嘴唇不住翕动。
如果说,宋震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探寻更多风景,韦东奕则是在黑夜里朝着唯一的灯塔踽踽而往。
但无论何种人生,成就他们的永远是窗前灯火,案前枯坐。
心理学中有一个“花圃效应”:花圃中每朵花都有各自的明艳,可当初却是一样浸透奋斗的泪泉,洒满牺牲的血雨。
世事繁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境遇。不必效仿别人的生活,却不意味着人生无需努力。
眼观六路却浅尝辄止的人生,是自我消耗; 专注一途却不思进取的人生,是自寻萧索。
要知道,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能让人置身罗马的,是一直努力前行。
02、关于兴趣: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干到极致,不喜欢也会喜欢
莎士比亚曾说:“努力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在这方面,韦东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出生数学世家,父亲为数学教授,他自幼耳濡目染,早早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从小到大,最让他兴奋的不是生日,不是礼物,而是父亲对他说:“来,我们做道数学题!”
在他心中,仿佛有种天然的力量,驱动他自觉地去汲取有关数学的一切。
那些让常人头疼不已的数学逻辑和思维,对韦东奕来说犹如呼吸一般自然。
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重量级的数学竞赛,他几乎一人包揽所有奖项。
9年后,在数学领域屡屡斩获的韦东奕,一举成为北大数学研究中心的博士后。
而在同一年,宋震却尝到了大一数学模考仅25分的苦涩。
他并非是天生喜欢数学的人。
在他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要为人生全力以赴的责任感。
为了改变不尽如人意的成绩,他日复一日把自己浸泡在自习室里。
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教材,他边看边抄,逼迫自己站在编者的角度去理解。
一年下来,他的数学笔记记了好几大本,各科成绩跃升第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也逐渐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凭借后天培养的兴趣,宋震最终保送清华数学系博士,达到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斯坦福大学曾调查过1500余名刚踏入工作的毕业生。
他们毕业于相同级别的大学,技能水平也大致相仿,而问及选择工作的理由时,则莫衷一是。
有人为了高薪酬,有人为了离家近,有人则是图安稳,只有极少数人是因为热爱。
而恰恰是这极少数人,大多收获了更为闪耀的职业生涯。
作家刘润曾说过:“为别人努力,是出卖光阴;为热爱努力,才叫经营人生。”
人这一生,如韦东奕遇上自己生来热爱的事业,固是可幸。
如若没有,如宋震这样通过后天努力,也能找到一份事业独属于自己的魅力。
其实很多时候,一件事不是你感兴趣了才能做好,而是你先做好了才感兴趣。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有为自己拼尽全力,才有真正值得的人生。
03、关于心态:比起逆时不崩,喜时不飘更加难得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人这一生,哪些心态需要刻意修炼?”
高赞回答中有这么一句话:
“受挫时的沮丧,成功时的虚荣,别让这些情绪影响自己超过3天。”
逆势不颓,顺境不骄,始终坚持目标,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格局。
韦东奕刚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时,许多顶级学校向他抛来橄榄枝。
哈佛大学甚至不惜打破校规,特许他英语免试,直接入学。
面对如此机会,韦东奕却表现出极尽淡泊的心态。
在他看来,自己的毕生追求,是致力于基础数学的研究。
进修哈佛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无助于自己接近目标。
相反,身在国外,语言不通,更容易会分散研究的精力。
为此,他宁愿留在宿舍里潜心治学,成为近年来唯一不出国的北大数学系博士。
韦东奕的心态属淡泊,宋震的心态则为自知。
学业成绩出类拔萃,各种赞誉纷涌而至,宋震却很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仅学科成绩的优秀远远不够。
静下心来的宋震主动选修了那些自己并不擅长,却对未来发展颇多助益的课程。
不被名利所困,不为荣誉所迷,他才能始终走在自我成就的路上。
有人说:“挫折时心态不崩很难得,成功时心态不飘却更可贵。”
很多人考上名校,进入名企,往往就觉得这辈子可以高枕无忧。
但其实在这个时代,早已没有一劳永逸的活法,躺在功劳簿上兴许守得一时,永远走在路上方能过得一世。
老话说得好:“淡泊之心明志,宁静之心致远。”
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才不会一边啃曾经的老本,一边透支未来的选择。
△ 写在最后
有网友写道:
“韦东奕的人生,是九分数学,一分生活;宋震的人生,是七分数学,三分生活。加在一起,是同样的十分精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成功的人生也有各自的特点,但是究其根本,永远逃不出相同的因果律。
胡适曾说:“今日失败之果,俱是过去荒废之因;今日奋起之因,必得将来成就之果。”
世上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精彩,也没有呼之即来的成就。
努力才有成功,热爱才能坚持,淡泊方得始终。
人生下半场,牢记做人的因果,点个赞,不管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岁月终究是不会辜负赶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