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前几天,有伙伴问我:

老师,请教一下,有没有什么笨方法,能慢慢看透本质?

听到这个问题,我竟不知如何回答。

看透本质的背后,是我们的思维能力。而在思维能力提升这件事上,没有“笨不笨”的方法,只有“是否有效”的方法以及我们“愿不愿意”实践这些方法。

从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提升思维能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总结。

我结合前几天写的《为什么顶尖高手都具备优秀的反思力?》,通过我经历三个真实案例,将我在践行的思考方法分享给你。

1、看见与没看见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吃午饭的时候。

我工作所在的园区新开了一家中式快餐,按菜量称重,不论荤素都一个价。

有一天中午,我照例去这家饭馆吃饭,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女生。

只见她在青椒炒虾这份菜品里拼命地挑着里面的虾子,大有要将所有的虾子全部挑完的意思。

作为一个同样非常爱吃虾子的人士,我自然颇有微词:姑娘,你好歹留点给后面的人吃啊。

但迫于群体压力,还是老老实实地等她挑选完。

我想,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件事再平常不过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如果你也是这样,非常可惜,你浪费了一次从生活中汲取智慧的机会。

吃完午饭,我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我问自己:如果我没有看见前面有人将所有的虾子挑走,我还会这么不爽吗?

我的答案是,不太会。

我继续思考,从这件事情中,我领悟了以下几个道理:

①信息不对称可以消除不公平感

如果没眼睁睁地看见虾子被挑完,我多半是不会觉得不公平的,我反而会告诉自己,下次来早一点。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但能真正做到“均”又很难,那怎么办?

思路之一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比如,为什么绝大部分公司要求薪资保密、为什么政府机构要求在招聘时不得询问女性的婚育情况,实质都是用信息不对称消除不公平感。

②人们很难放弃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在这个事件中,我付出的沉没成本是排队的时间。我之所以懊恼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付出了时间,但没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但理性告诉我们,这个时候纠结已经无法挽回的成本是没有意义的,更理智的做法是及时摆脱情绪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本身上。

③归因偏差

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实力,而把失败归结为外界因素。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观念:将过去的成功归结于外界(比如平台、他人的帮助),而将失败归结于自身,可能更加理性。

比如,我可以将吃不到虾子归结为前面女生的原因,也可以归结为我来迟了的原因,显然归结为后者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下一次的行动。

④接受概率事件的结果

排在我前面的女生,有可能爱吃虾,也有可能不爱吃虾,这完全是一个概率事件。

在概率事件面前,当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出现时,欣然接受也是一种大智慧。

我是赞同以概率思维看待世界的。古人说尽人事听天命,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为什么男生夏天不打伞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明明在太阳底下炙烤,为什么绝大部分男生都不向女生学习,撑一把伞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男生皮肤更糙、更耐晒?

我看未必。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群体无意识的体现,或者说,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的体现。

由于男性打猎、打斗方面的身体优势,4000多年前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开始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形态。

几千年过去了,男性也不需要去打猎了,反而是女性,除了主内外,也要往外面跑,顶起了每个家庭的半边天。

虽然分工有所变化、人们面临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几千年下来慢慢形成的男性抗糙程度必须大于女性这种观念,植入了每个男性和女性的大脑里。

换言之,我们大脑被偏见左右了。

因此,如果在35℃的室外,男的打伞,我们会觉得奇怪,女的不打伞,我们也会觉得奇怪。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①我们的环境会固化我们的认知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颗雷达,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从环境中接收到外界的信号,日积月累,这些信号会逐渐转变为我们认知的一部分。

②群体压力下的决策需要极大的勇气

心理学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阿希从众实验”。

该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

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 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

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实被试者安排在最后。

简单来说,就是下面这张图,当被安排好的大学生都在说线条B和左边的线条一样长时,实验人员想知道被真正测试的大学生的反应。

实验结果发现,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验判断次数的75%。

要知道,这个实验里的决策是非常容易的,但仍旧有如此高的从众比例,保持独立思考真的太宝贵了。

要做到独立思考,就需要搞清楚我们已有观念的来源与根据。

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直觉告诉我们是C这条线与左边这条线长度相等,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印证我们的判断,我们可以找一把尺子测量一下,这将大大提升我们在群体压力下做出正确判断的可能性。

3、坐火车检票排队

坐火车时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在检票时,很大一部分人会在开检信息还没播报的情况下,提前在检票口排好长队,其他人在这些人的带领下,也会去排队。由此导致还没开检,就已经排成了长龙。

重点是,通过我的经验判断,每一趟火车预留的检票时间完全是足够的,到最后5分钟基本没人了。

理智告诉我,要舒适一点,完全可以在最后5分钟慢慢悠悠的走过去,但为什么大部分人选择提前很久去排队呢?

这个问题,我发到了社群里,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我将大家比较典型的思考分享给你。

①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的根源是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安全感需要,这点在上面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②社会安全感不够

这安全感来源于两方面。

第一,从以往的经验得知,只有抢占位置才有位置,曾经吃过亏。

第二,不相信规定,总觉得有潜规则。

③资源稀缺感导致非理性

注意,不是资源稀缺导致非理性,而是对资源稀缺的主观感觉。

绝大部分坐火车的人都是有固定座位的,在我们的旅程中,我们已经为这个座位付过租金了,换言之,我们已经提前锁定了资源。

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会忧心忡忡呢?

因为他们有着对资源的稀缺感,一旦有这种稀缺感,即使资源并不稀缺,也会引起非理性的行为。

④规则不熟悉导致不确定性,引起焦虑感

那些不紧不慢的人,往往对火车检票规则十分熟悉,他们知道最后5分钟完全可以赶上车。

相反,那些对规则不熟悉的人(往往是新手),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来对冲“不熟悉规则”导致的风险,减轻焦虑感。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了解规则比盲目焦虑更重要。

写在最后

当把这篇文章写完,我对这些道理的理解又深入了一点,而且又有新的思考涌入进来,这或许就是思考的魅力。

大道至简,朴素的道理往往蕴含在简单的事情中。

正如文中的平常生活案例,只要肯用心思考,就能领悟出很多道理,从这些道理出发,就能对生活中其它的事情提供行动指导。

生活会给我们源源不断的信号,保持和孩子一样的好奇心,你就会发现这些隐蔽的信号。

而当你真正去探索这些信号时,你会发现,内心即是世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思维  思维词条  训练  训练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综合管理

 怎样做好设备管理

怎样做好设备管理怎么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目前众多企业都采用了当代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设备综合是运用长远的、周全的、体系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团体的措...(展开)

综合管理

 餐厅管理者走动式管理

餐厅管理者走动式管理导语:餐饮管理者都知道走动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能充分发挥走动式管理的作用呢?你需要重视以下的技巧。餐厅管理者走动式管理1、与员工情感交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