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网传“社交恐惧等级表”,你在哪一级?一篇文章找到社恐突破点!

文/曾大

准备出门却看到邻居也在门口,于是决定等邻居走完再出门。

走在路上,突然不知道手该往哪放,总觉得自己走路别扭,路上的人都在看着自己。

回到家准备休息,突然电话响了,刚放松下的心瞬间被提到嗓子眼,犹豫了三四秒,电话停了,仿佛又重获新生。

看到这,我相信有社交恐惧症(以下简称“社恐”)的小伙伴已经想让我拆摄像头了。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

社恐,在这个时代似乎成为了年轻人们的“通病”。

网传一张社恐等级表,让不少人直呼:太真实了,我已经开始害怕了!

*内容来源网络

如果说,“性格内向”是父母给孩子贴的标签,那么社恐,就是许多人不想社交时给自己贴的标签。

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因为社恐而错失了某些机会,给你一个治愈社恐的按钮你一定会按下去的话,那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将会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我将带你解析社恐现象的本质和应对措施,干货满满,希望能给社恐的你一点启发。

1、阻力-动力模型:一个模型看透社恐

开始抛干货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基本不用过脑的问题:

如果我给你五十块钱,要你去街上以五百块的售价跟人推销你脚上的鞋子,你会愿意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我有些问题,并想划掉这篇文章了,先别急。

要是把五十块换成一百万呢?

我相信,即使这个问题十分不现实,但依旧有小伙伴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拿着大把钞票吃喝玩乐的场景了。

这个看似弱智的问题其实揭示了社恐现象的本质:

我们之所以会恐惧社交,常常是因为参与社交活动的动力(价值感)< 阻力(恐惧)。

换种说法:若做一件事能带来的价值要大于你不参与要面临的损失时,你自然就会去做。

从大的方面上看,这个由认知思维专家L先生总结出来的动力—阻力模型,能为所有的“行动”做一个合理的分析。

比如:一临近期末,大学生们就会开始积极的学习,因为这时他们的学习动力要大于阻力(懒)。

这个看似简单,但逻辑又十分底层的模型为社恐的我们点明了两个努力的方向:

①找到动力(社交价值)。

②减小阻力(对社交的恐惧)。

接下来就着重讲讲该如何朝这两个方向努力。

2、找到社交价值,做到心甘情愿的社交

俗话说: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以前的我总好奇,为什么被人“伤害”过的我们却还总是想要去接触人呢?

后来接触了心理学才慢慢明白:

原来,参与社交、寻求群体是人类的本能。

在单打独斗中,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最厉害的捕食者;但是作为狩猎和采集者,以及抵御其他捕食者方面,他们通过集体行动获得了足够的力量。由于群居者能够生存并繁衍生息,所以今天的我们携带了那些预先注定我们与他人联系的基因。

——《社会心理学》

简单地说,在人类进化的历程里,不社交的那群人,因为缺乏群体的庇护都在竞争中被淘汰了,而“幸存”的人类,也就是我们,不管性格倾向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天生就有着参与社交活动的本能。

在那个食不果腹,不成群结队出去打猎就没饭吃的时代,这种本能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存几率。

到了如今,我们虽然已经不用为吃饭问题而担忧,但为了不被孤立、不被群体抛弃,我们常常本能的选择妥协于群体,本能的做着那些让我们觉得并不是很舒服的事:

本想下班好好休息,为了融入群体,身心俱疲的你选择和同事去聚餐喝酒。

聚会上大家都在抨击某个同事,恨不得他赶紧辞职走人,本想劝大家保持理智的你选择顺应了他们。

正是这样的低价值社交,让我们慢慢对社交这件事失去信心,让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世界上的社交都是这么无聊?

无奈的我们只能选择更佛系活法:“远离社交,享受独处”,在喧嚣下,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活法。

但如果内心的你还是一个渴望社交的人,那么比起对抗本能,选择和本能和谐共处才是上策。

试着走出房间,去认识一些不同领域的人。

比如:利用空闲的时间,加入一个兴趣班,学一门你一直想学的手艺,认识一些来自各行各业,但又有相同喜好的人。

如果暂时还做不到,那就先加入一些线上的同好社群,等和大家聊熟了再试着约出来。

我相信,只要尝试踏出那一步,慢慢的,你也定能发现社交不一样的价值。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减少社交阻力(恐惧),让你更加自信的踏出那关键的第一步。

3、心理学黑科技:透明度错觉

如果说,我只能分享一个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大家减缓对社交的恐惧感,那无疑就是「透明度错觉」。

它指的是:我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心理活动(如紧张)被他人知晓的程度。

简单粗暴的说就是:我们都太“看得起”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了!

举个例子:从前的我,每次上台做自我介绍或演示都会紧张到身体微微颤抖。

因此,每次下台时我都会向朋友吐槽刚刚在心理经历了什么样的好莱坞大戏,但他们每次都会诧异的告诉我:

“完全看不出来呀,明明就稳如老狗。”

后来,每当我需要公开讲话前我都会想到这一点,于是给自己心理暗示:

“紧张就紧张呗,反正人家也看不出来”。

渐渐的,我从一开始只能规规矩矩按照流程进行公开演示到后来的能坦然自若的讲起一些衍生话题。

我想,这就是知识指导现实行为的典型例子呀。

所以,如果你也常常担心会在社交场景里显得过于笨拙或紧张,试着也想想这个已被证实的心理现象,这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对社交的过高预期,从而减少我们想要社交阻力

你需要知道的是,在你想方设法想要在社交中做出更好表现时,对方很可能也在做同样的事,所以根本没有心思去注意你的紧张。

看到这可能就有人要吐槽了:“可是我是那种在台上老师都会让我不要紧张的社恐呀,这可不是我自己幻想出来的。”

那我只能勉强又不失严谨的给你一个一字建议了,

那就是:练。

4、“练习”:老套但有用的永恒真理

大家应该也都发现了,社交,其实也是一种技能,之所以会对社交产生恐惧,归根结底还是社交这一技能练少了。

毕竟,谁会恐惧一件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呢?

而技能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相关场景下提取出特定信息或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这意味着,离开了特定的场景,你的技能也很有可能会相应失效。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那么一两位社交牛杂,在和朋友一起出去或者和某些特定群体(如年龄比你低的人)打交道时就会显得十分外向、有压迫感,

而一旦自己独自出门或者在面对大佬时,又会显得规规矩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好的”、“没关系”。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提相声、影视演员岳云鹏。

现在一想到他,那首魔性洗脑的《五环之歌》就会在耳边开始徘徊,但谁又会知道,这位语出惊人甚至有些“贱”的相声大师在台上的表现完全都是练出来的?

台上的每个梗、甚至与观众的临时互动都是提前设计好并做过练习的。

不仅岳云鹏自己曾爆料自己是社恐,就连其搭档孙越也曾在采访中说过岳云鹏“不擅交际,不善言辞”。

这,大概就是社交偏科吧。

不难看出,把社交当成技能看待,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社恐这件事是相对而言的:至少在你擅长社交的环境里没有人会把你当社恐看待。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为这项技能做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

比如:害怕当众发言,那就试着刻意积累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和观点,然后先试着在朋友面前练习讲出来。

在练习多了之后,即使再紧张,这些故事和观点也会如同顺口溜一样从嘴里说出来。

除此之外,技能学习的正反馈总能推动着我们下一次的练习,只要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开头,良好的社交反馈又会推着我们去做第二次,在一次次的“成功”后,你甚至会忘了自己曾经还是位社恐。

写在最后

社恐的原因往往有很多种,社恐的“对象”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一篇三两千字的文章也许无法一次性帮你点明所有方向,但,行动两字可以,再多的分析都不如行动后的反馈来的靠谱,它永远也是破除恐惧的最好办法。

试着“头脑一热”迈出那一步,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曾大,一个沉迷于深度思考,对文字有那么些敏感的个人成长者。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突破点  突破点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一级  一级词条  恐惧  恐惧词条  等级  等级词条  
综合管理

 管理员工的有效方法

管理员工的有效方法一个管理者的最大成就是,构建并统帅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与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小编整理了管理员工的有效方法,欢迎欣赏与借鉴。1、冷落法:在一定的时...(展开)

综合管理

 新班主任怎样管理班级

新班主任怎样管理班级导语:班主任要懂心理学,要时时刻刻揣摩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情况,心想到位,话说到位,处理到位。工作起来要不怕劳苦,不怕辛酸,实事求是,耐心细...(展开)

综合管理

 经营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能力

经营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能力经营姿态是指全力以赴于公司经营的姿态。企业管理者全身心投入经营,企业也就必然会映荣起来,因为老板执著的工作精神感染了大家。因此作为经营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