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评价的特点:以岗位为评价对象;是对企业各类具体劳动的抽象化、定量化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岗位评价的原则:系统原则;实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能级对应原则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为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量化岗位综合特征;横向比较岗位的价值;为岗位归级列等奠定基础
岗位评价,是指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所设岗位需承担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评价,并利用评价结果对企业中各种岗位的相对价值作出评定,以此作为薪酬管理的重要依据。
岗位分析主要是包括了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岗位评价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衡量岗位的相对价值,为确定薪酬结构、等级,实现薪酬内部公平性提供依据。
(1)组建岗位评价委员会。(2)制定、讨论、通过《岗位评价体系》。(3)制定《岗位评价表》,评价委员人手一份。(4)评委会集体讨论岗位 清单,并充分交流岗位信息。(5)集体讨论。(6)代表性岗位试评,交流试评信息。(7)评委打点。(8)制定岗位评价汇总表,汇总各位评价委员的评价结 果,求出每一岗位算术平均数。(9)根据汇总计算的平均岗位点数,按升值顺序排列。(10)根据评价点数情况,确定岗位等级数目,并确定岗位等级划分点数 幅度表。(11)根据岗位等级点数幅度表,划岗归级,作为岗位初评岗位等级序列表。(12)将初评岗位等级序列表反馈评价委员,对有争议的岗位进行复评。 (13)将复评结果汇总,形成岗位等级序列表,岗位评价委员会工作结束。(14)将岗位等级序列表提交工资改革决策委员会讨论通过,形成最终的岗位等级序 列表。
岗位评价系统不仅从属于企业劳动管理系统,而且从属于企业管理大系统。岗位评价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把影响岗位工作的因素归结为岗位责任、工作技能、工作心理、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称为岗位评价五要素。
岗位评价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排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四种。
劳动责任:(1)质量责任。(2)产量责任。(3)看管责任。(4)安全责任。(5)消耗责任。(6)管理责任。
劳动技能:(1)技术知识要求。(2)操作复杂程度。(3)看管设备复杂程度。(4)品种质量难易程度。(5)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
劳动强度:(1)体力劳动强度。(2)工时利用率。(3)劳动姿势。(4)劳动紧张程度。(5)工作轮班制。
劳动环境(1)粉尘危害程度。(2)高温危害程度。(3)辐射热危害程度。(4)噪声危害程度。(5)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
社会心理一类为评定指标,另一类为测评指标。
(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3.权重系数的作用
(1)反映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突出不同类别岗位的主要特征。(2)便于评价结果的汇总。(3)使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4)使不同类岗位的同一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5)使不同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调整误差的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它适用于测评过程各个阶段,可以是初始调整、中期调整,也可以是终结调整。
1.测评信度的概念和检查
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评得分可信赖程度的大小。
2.测评效度的概念和检查
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即测评结果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包括内容效度和统计效度。
1.排列法分类
简单排列法:是由评定人员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观地进行判断,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
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2.分类法
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进。其主要特点为:各个级别及其结构是在岗位被排列之前就建立起来的。对所有岗位的评价只需参照级别的定义套入合适的级别里。其具体步骤如下。
(1)由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2)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