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磊(华恒智信资深咨询师)
来源:人力资源乐享会(ID:lexianghr)
接触的单位多了,时间久了,就能从经验中,感觉出一些企业做大又逐渐做强,或者有的企业一直原地踏步的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我认为:有的企业能做大或者原地踏步,分析起来,其主要原因是领导人的差别。领导人的差别不在形象,气质,学历,股东结构等因素,而在于领导人的眼光,能力和团队三个要素最重要。
其中眼光是指领导人看问题比别人的远一些,能力是指解决问题能力比别人强一些,团队指有一批真正愿意为你打拼的、同甘共苦的团队和下属。
领导力的难点:恩威并施
有朋友经常问领导力的难点是什么?
我认为领导力的难点是领导者如何既要科学,又要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带好团队,俗称:恩威并施。
怎样做才是恩威并施呢?
我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A先生,是一家医疗器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是他一手创业开办的,生意还行,但是组织规模一直没有做大,他也很着急,他自己也很辛苦,平常也是早出晚归的,他一直没有找到原因。正巧,他的副总也是我认识的,了解了一些情况,他的副总给我讲了这个领导平常在单位的情况,副总说:我们老大有一个管理理念,他认为:组织做大,没有法治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有一次,单位有一个员工,工作能力还行,但是这个员工也有爱占便宜的小毛病,例如:经常在报销上做手脚,占点公司小便宜,(例如修车费用额外报销,加油,停车费也增加报销等)。
一天,A先生在抽查单位财务工作时,正好瞅见这个人员工的报销单,发现这个员工报销单很多项目都是违规超报的,A一下就来气了,当即召开大会, 决定杀一儆百,当众点名批评了这个老员工的“违规”事项和财务负责人的管理不作为的事项,当众宣布,按照公司规定,一个人罚款两千,会上语言他批评别人也相当犀利,让对方也下不来台,会后不久两个人就都辞职走人,结果还造成后续一些麻烦和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类似的事情很多了,后来大家见着他都是躲着走,团队成员也不怎么说话,组织效率明显起不了,很多事情也不能像大公司一样明确的责任,但是大家都不主动说,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出问题后,就他一个人发脾气,他越发脾气,大家也就越不说话,总是隔着一层。
后来,他的企业家朋友给他提议说,是不是管得太严了?结果他还是反问别人“无规矩不成方圆难道错了吗?企业要做强做大,管理人员要多,难道不应该严格管理,队伍才有战斗力吗?”
说到这里,这个副总问我,您觉得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老总A的理念对么?我看外面书籍资料中,各种提法,有的人认为应该严格管理的,有的人认为应该”一团和气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认为:
很多管理理念的提法,本质上都是适应不同环境,不同问题,以及不同人的,所以某个管理理念合适,是因为这个观念和做法,正好适应了当时这个人的当时需要,所以非常恰当的,但是时机和环境一变化,可能其他都改变了。理念和方法就不一定对了。
比如对一个学习成绩好且平常自觉读书的学生,考试前很累了,影响了健康,前辈劝他多劳逸结合,要学会运动,所以考试前,他给自己放松了一天,结果考试考出好成绩,学习分享会上,别人问他成功经验,他的回答是:要多放松,最好平常多一些自由偷懒的时间,才能学习好。
所以如果另有一个同学,本身是不爱学习,天天吃喝享乐的,看到这个观点,一定会觉得受用,觉得这个“劳逸结合”观点无比正确,但是他没有想到,学习好的同学的观点经验来自于人家天天认真读书好学上进,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的背景下的“劳逸结合”,和他的“好逸恶劳”基础上的“劳逸结合”有根本上的差异,但是这个“好逸恶劳的人”往往觉得观点是正确,在别人提出质疑的时候,总是说“某某优秀的同学就是这样做的”,或者在某个经典书中,有一段专门说了,应该这样做的。
所以,有些观点的正确是当时问题环境下的经验,不是所有环境下的经验。
例如:这个总经理在面对员工违规的时候,要仔细思考,目前违规的人和事情,是否都是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或者难得的人才,对于组织规模不大的时候,如果这些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也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对于问题的出现,从组织长远角度,需要建立一种防范机制,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防范机制的建立
比如我接触在广东的一个专门做刀具的企业家,他的方法是,发现问题,立即让出错的人和单位,给予知错必改,知错管理的机制,处罚方法是:要求犯错的人,提出问题解决和防范的流程和机制,并安排犯错的人,成为该项规定的监督培训者,以后凡是单位年度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就对这个人或者团队给与一定的奖励或者表扬。当然解决问题的措施很多,都可以集思广益。现在他的团队整体处于一个祥和的、快速成长的状态。
所以作为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有时候需要严格管理,有时候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是时机、环境、人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教科书决定的。当然我们领导者学习某些理念还是必要的,本质上是拓展一个思路,掌握更多的新方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了解某个理念适应的环境和需要解决问题的背景,而不是简单的全部照搬照用,有的领导者喜欢“原教旨”“奉神灵”,面对各种问题都是一刀切解决问题,生搬硬套,其实都是不动脑筋,是个现代的削足适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