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技术和管理、企业家素质、家族制等方面揭示了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困境。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文化理论是承接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其实质是跨国公司的文化,而我国企业则是亚当斯密型企业。我国企业文化走过了引进介绍阶段,现应进入实用型理论创建阶段。本文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宗旨、内容、方法和如何对待儒家文化遗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已近20年了,但真正够得上拥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其症结在于对我国企业的现状缺乏清醒和准确的认识。
一、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家族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生命周期太短:
每年都有上万家企业倒闭。这说明大多数家族企业是在生死线上挣扎。因此,诸如CIS战略(企业识别系统)等发展战略对我国大多数企业并不适用。事实上,大多数企业也没有实力用。
2、经济效益很低:
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经济困境使他们承担不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认为学者们的企业文化是在纸上谈兵。这也是企业界远离理论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3、技术和管理落后:
就总体而言,民营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上的问题同样严重,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决策程序,故决策风险很高。
4、企业家素质较低:
如以美国企业管理协会的19种素质或能力来要求,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家相差很远。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塑造起着关键的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在现阶段,不仅企业文化甚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兴衰安危几乎全部决定于企业主。
5、家族制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
日本家族制企业宣布员工终身雇佣,形不成两大对立群体,美国是泛家族化企业,家族势力对企业影响很少,海外华人企业异国创业,且家族企业、亲族关系远没有中国这么复杂。这都和中国的情况大不同。即使如此,据国外专家估计,世界上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30%能传到第2代,只有13%能传到第3代。我国的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更短。由于财产继承权的存在,我国家族企业将长期存在,这是塑造企业文化必须正视的现实。综上所述,企业的总体现状是极为严峻的,这究竟是我国的企业不适合西方的理论呢,还是西方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企业?芽无庸置疑的是,正是这个严峻的企业现状才是我们研究企业文化的起点。
文化主要是从微观角度研究企业。但是我国企业遭受到的困境范围之大,程度的之深,已经不可能从单个企业身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原因,必须从宏观角度站在更高层次上才能探本溯源。
1、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很宏大,其框架和内容,完全是承接西方的企业文化理论。
不难看出,西方企业文化是跨国的公司文化,而我国企业则是亚当斯密时期的企业,具有分散的,类似于工厂作坊家族式的、完全放任的、自由竞争、自生自灭的特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本质上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实际。
2、经济和道德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必然带来道德进步,道德进步必然促进和维护经济发展。
站在经济和道德互动的角度,我们看到了两大问题。一是一定的道德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力相联系,道德受生产水平的规定和制约,这解释了我国民营企业家为什么总体素质不高并短期难以提高的现象,他们还处于经济人阶段,而且很难自觉跨越这个阶段。二是资本主义的道德进步本身不是资本家情愿的,而是被一次次经济危机逼迫出来的。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逼出了行为科学,70年代的以“滞涨”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逼出了企业文化。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危机又逼出了以新经济为内容的学习型企业。如果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超越原始资本积累这一关的话,我国民营企业的道德进步的动力很可能是一轮又一轮的淘汰风暴。
3、面对跨国集团的强大阵容和咄咄逼人的进攻。
当前企业文化论著中存在着至少三大错误倾向。一是几乎所有的重要论著都仅把儒家文化视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民族文化包括两大部分,除儒家文化外还有自五四运动以来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共产党的中国革命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后者的意义比前者更大,更深刻。二是对儒家文化,他们只在诸子的经学中去发掘。事实上儒家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史子集都有,并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风俗中、只要看看历代戏剧宣传忠孝节义对老百姓的"影响就可证明。中国老百姓正是在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形式中接受文化的。把儒家文化的哲学思想变得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形式正是专家学者、文学者、艺术家而非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三是孤立地谈儒家文化。不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不谈发生在上亿家庭中以两代人价值观对抗为特点的代沟,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时间最长,形式最激烈,影响最深刻的道德对抗,不研究在汹涌澎湃的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面前,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为何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不谈这些,要把民族文化说清楚恐怕不可能,现在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也谈不上儒家文化的真正发扬光大,更解释不了我国企业家和职工“素质低下”的真正原因。
中国的家族企业是弱者,必须提倡团结、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在方法论上,一是要融合多学科研究成果。二是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实际和需求。企业文化要靠了解企业实际的理论家和具有理论的企业家的相互结合、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和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