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
导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借鉴!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也应是教学要遵循的规律,重视这七重心,我认为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更是对学生认知的尊重。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 篇1
一、课前预习课文。
预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是学习的“热身运动”。预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能发挥“奠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所以没上一节新课,我都要认真想好该怎样引起学生注意,很快走进课堂。
俗话说:“独木不能成林”,“一个跳蚤也撑不起一个被窝”,“只有大面积的丰收才算丰收”。我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一个班级的成绩好坏,绝对不能只靠那几个或者一部分优等生来撑起啊。只有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去,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不然要实现有效教学,那也只是空谈。现在都要讲究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但是我们老师要做好引导的作用,这非常关键,不然有效教学就是空谈。
四、认真备好课,专研教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了,上起来才会胸有成竹,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有能从容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和解决的教育机智。去年我们学校有位新来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没有专研好教材,到最后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稀里糊涂,后来我告诉他要认真的专研教材,搞清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上好课。
五、课后巩固。
课后适当的练习非常有必要,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掌握生字词后回家还要及时巩固,这样才能学的牢固,学的扎实。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 篇2
课堂教学要抓住七个“点”
1、激发兴奋点。“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2、抓住中心点。要始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最终要回归课堂,进行知识整合。
3、突破疑难点。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天职。
4、找准切入点。把握好知识结构的衔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感而发,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感到神秘。身边的才是最接近、最亲密的。
5、理清知识点。知识是教学成功的载体。抛开知识空谈素质,是空中楼阁。
6、培植发散点。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明确得分点。课改也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知识严谨。要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到得分点到采分点的链接。规范学生的.答题。
课堂教学把握好七个重点
重心1:
目标与任务。不论教学单元内容多少、难度大小,其学习目标是一定的,但在不同课型的课堂上,教学任务却各不相同。比如在“问题发现课”这一课型的实施中,目标是这个单元的目标,而任务是通过自主学习,个人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生成小组问题。而在接下来的“问题生成课”上,学习目标相同,而任务却是要生成班级问题。课堂上若师生的任务感都很强,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目标与任务的关系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目标之下有任务,任务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重心2:
氛围与情境。营造氛围是为了给师生课堂活动预热,拉近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使课堂轻松愉悦,便于信息传输。教师要依据自己对当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内驱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状态。也就是说,这是课堂伊始的两个不同的导学动作,做得好,会发生积极的课堂效应。
重心3:
自主与个辅。自主与个辅是同一个课堂时空内发生的两个教学动作。作为教师就是要放心、放手、放开,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对话,实现建构式学习。个辅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教师要做一名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做一名引领者,把学生从正在发生的低效与无效学习中引领到有效的状态中来;做一名督促者,对不良的学习动作进行矫正、规范;做一名激励者,随时分享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重心4:
对话与交流。在“单元整体问题导学模式”实施的所有课型中,都涉及到交流这个动作。首先,交流的基础是自主,实施交流学习的前提是组织好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样才会保证交流学习的有效;其次,交流有层级,一般是先有与同桌交流,然后是小组交流,最后是全班交流;再其次,交流讲究时机、方式与技巧,比如小组范围的交流是在教师的要求与组织下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有任务、有分工、有责任、有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交流的意义与价值,改善交往的情感与态度,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要做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合作者、督促者、指导者、管理者、评价者、激励者。
重心5:
展讲与展示。展讲是“单元整体问题导学模式”的所有课型实施中必然发生的教学动作。第一,展讲主体是学生与教师,以学生展讲为主,教师展讲为辅。学生展讲应以本学科的学科长为主,其他学科的学科长为辅。教师的展讲则要依据需要,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与困难时,再进行精彩展讲。这需要教师备课要充分,有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与对课堂的精心预设。第二,展讲有层级,展讲既会发生在小组,也会发生在全班。第三,展讲内容有要求,既应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有方法思路和相关的拓展。
重心6:
训练与指导。训练与指导同样是一个教学时空内发生的两个教学动作,是单元教学结束时的必选动作。首先,我们强调训练题要有强度,教师在进行训练设计时,要体现几个特性。一是目标性,训练题目要紧扣单元目标;二是综合性,能将单元知识点,综合在训练题目中,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强度的训练;三是情境性,要把相关的知识要点放入学生熟悉的背景中,使其能将所学知识从教材的情境中,引申拓展到生活情境中;四是思想性与开放性。训练过程要有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训练就是考试,要限制时间;要独立完成;要规整,讲究训练速度与质量;要在课堂上进行完整的训练。与此同时,教师跟进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学科长,目的是要由学科长对小组成员的训练进行评判,这是达到课堂训练的强度、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举措。
重心7:
归纳与延伸。归纳与延伸往往是“单元整体问题导学模式”各种课型实施中的最后一个动作。在新课程教学的视野中,“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在实现归纳的同时,必须把课后拓展延伸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后的拓展延伸内容若设计精当,必将为课堂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