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领导干部是公司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的中坚力量,是公司的栋梁更是纽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做好一名中层管理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层领导干部的“中”字,说明它在中间。既是领导,又是员工,兼有领导者和与下属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
中层领导干部是企业管理团队中的中坚力量,是领导各部门员工按照公司年初总体工作安排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公司创造利润、实现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中层管理干部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来描绘:落实、执行;管理、服务;联系、沟通。
中层领导干部的定位:是贯彻者;组织和管理者;协调者;当好服务员;做好劳动模范和执行规章制度的道德楷模。企业中层管理者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岗位职能。
1.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
在“团队创造企业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应该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工作关系”:被管理者依赖管理者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创造个人绩效;管理者更依赖被管理者竭诚协同工作创造团队整体绩效。
现代企业认可管理者的标准不再是您个人怎样而是您领导的团队怎样。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管理者就应该多为职工着想,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即为下属多提供“服务”。因此,一个真正合格的企业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下属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所谓的“领导”。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做好“人民公仆”。
2.平衡公司和员工的期望
管理者是连接公司与员工的桥梁与纽带,我们需要平衡好公司和员工的期望。有些管理者俨然把自己装扮成老板派出的“监工”,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和感受;有些管理者则只考虑自己和员工的利益得失,见利就上,有困难不担当,全然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两种倾向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对公司和员工“双向”负责。通过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绩效,在创造绩效的同时合理地为员工谋福利,这样的管理者,才能既得到公司的认可又得到下属的拥护。偏离任何一方的管理者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也都很难成为长期的管理者,更难创造“一年好似一年”的绩效。
3.采用“和缓”的交流方式
安排和检查下属的工作是管理者的职能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下属,他们更有这种需要。有些管理者,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安排下属的工作,习惯于采用斥责的方式批评下属的工作,这都是非常有害的。
作为管理者,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上下级差别,采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下属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有些管理者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您的下属只会越来越尊敬您。
4.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
作为管理者,需要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要多替公司、兄弟团队和下属着想,少为一己之私利着想。当部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公司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因为“助人实际上就是助己”;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
5.正确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
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上有领导下有员工,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我们需要“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敬以向上”是需要我们尊敬自己的领导,但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宽以对下”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下属宽容,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严以律己”是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
“付出是快乐的”,管理者需要多付出,“您付出得越多,您得到的也就会越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我们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用真情感动下属,用改变影响下属,用状态燃烧下属,用实力征服下属,用行动带动下属,用坚持赢得下属,用勤奋的耕耘和收获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要永远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从大的方面,管理的内容分为人和事。而事,又在人为,所以管理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中层管理者,对上级是执行角色,没有什么管理职能,无需探讨;对下属是领导角色,带领团队,需要管理,实施目标,也需要管理。作为中层管理者要做好管理,我认为需要把握两个方面要素:
第一、管理自己
中层管理,先管理自己,再管理下属。管理自己,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着重注意。
1、自我岗位职责的分析
首先应该分析自己的岗位职责、公司对自己的职位期望和定位、职位的发展空间及享有资源,理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比如营销总监职位,要明白公司对品牌发展(内营销、VI标准化建设、行业会议、媒体拓展、广告宣传、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等)、销售管理(市场分析、销售计划及产品组合计划、价格策略及推广计划、代理渠道建设管理、销售总结分析等)、客服管理(客户回访机制、客户联谊活动、客户圆桌会议)等方面的要求、现状和资源配置。
梳理清楚每一项具体任务目标和资源,才能切实地将任务分解,细化,制定出具备可实施操作的工作计划,否则方向性思路不清楚,顾此失彼,遗漏重点。
2、自我能力优劣势分析
认清楚自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经常性分析总结自己的优势、擅长领域,才能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形成的管理方式也不同。比如有的同事,做事提纲挈领,雷厉风行,这样的中层就需要详细的计划来约束和支撑自己,以免跑的太快,如脱缰之马,产生脱节;有的同事,思维缜密,处事谨慎,这样的中层需要多向市场前端和产品一线推进,增加做事张力,提升人格魄力和实践能力。
同为中层管理者,有的人喜欢听,有的人喜欢说。喜欢听的,管理下属时多采用书面汇报,以免自己没想清楚给下属带来不必要的误判;喜欢说的,管理下属时多采用口头汇报。及时反馈和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想法。每个人性格和喜好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要是你说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你可以向周围的人寻求反馈并加以分析,周围五六个很了解你的人谈到的共同点,就是你的优劣势。发现自己的长处,加以利用和发挥,总结自己的劣势,及时改善和提升。弥补短板,发挥长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自我时间管理分析
对于每个管理者而言,时间都是有限的,除了例行工作之外,每天临时性的工作也会接踵而来(公司会议、客户拜访、媒体约见、临时事务等),要是没有时间管理和规划,很容易疲于应付,顾此失彼,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让自己一头浆糊而且疲惫不堪。
这个时候,建议你的方法是用工作计划表和工作分类法相结合,有了新的临时工作内容,添加到自己的工作计划表中,按照工作分类法的不同等级,去优化处理。晚上休息前只要当天的工作计划中,该处理的事务都处理完成,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微调也都添加到工作计划表中,就可以安然入睡了。天天如此,让每个在进程中的工作,都按照惯有的节奏前进,不会因为临时事务而受到影响,处理起来,你就会游刃有余。
第二、管理下属
下属支撑自己业绩的关键因素,管理上需要多费心,多重视,否则部门业绩不好自己会连带受损。管理下属,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把握。
1、职位职责管理
做好职位职责书,让每个人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关键时候出现问题互相扯皮,把一些偷懒的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下属清楚的了解了自己工作范围后,受益于其他同事帮助,容易有颗感恩的心,利于内部团结。
清晰的职位职责,不但可以指导下属日常工作,也是管理者考核下属的重要依据。让每个下属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书,你做适当微调和修正,让下属按照计划书去执行并考核。
这一点做不好的话,执行时会出现的"职位职责书形同虚设问题,其中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职位职责书内容不明确。制定时千万不是抄袭其他企业相应岗位的内容来应付,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对这一岗位的要求和期望来制定,内容上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无废话,具体明细无套话,切忌洋洋洒洒一大篇,这样下属也容易领会和执行。
二是管理者并不是按职位职责书来考核员工,而是经常以自己判断员工是否“忙”来确定奖励。
处理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管理者应该注意自己问题。首先,对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做到心知肚明,早请示晚汇报有时虽然繁琐,但是对营销管理很有效。清楚了解员工手头上有哪些事情在做,哪些事情可以缓冲地做,才便于管理。不然就会出现有时有了临时的事情,结果安排给了一个很忙的下属,让员工无所适从。其次,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做到了如指掌。再次,考核必须有依有据,以职位职责书为主导,临时安排的事情,不能作为日常考核的内容,而是作为另外加分的内容,也就是作为奖励的依据,奖励员工不是奖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是奖励完成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情。最后,职位职责一定要分核心职责和一般职责。对于每一个岗位核心职责不宜超过三个,且每个核心职责一定可以量化。比如销售业绩要求、品牌效果考核数据、分析师报告数量等。核心职责是考核的主要依据,出现任何一项没有完成任务,就判定其工作不合格。一般职责是辅助性工作,是在做好核心工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是否成为优秀员工的条件。
2、员工的绩效管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目标只有分解成可实施的小目标,才能逐一落实。将一年的部门目标分解到十二个月,旺季和前半年尽量多分配。然后再细分为每个人每个月、每个周的任务指标。
对于下属,采用月绩效考核,周汇总考核,日汇报考核。
采用早晚会制度,早上利用20分钟,每个人阐述今天的工作计划,昨天的工作完成情况,理由分析和需要资源和其他部门同事配合需求。给下属产生无形业绩压力同时,让每个人清楚了解到同事们都在做什么,相比而言自己的工作是否出色?是否饱满?是否主动?…
这样作为管理者也能清楚的了解到下属每天在做什么?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和部门整体状态,行为目标将支撑结果目标,只有把握好每一天,才能确保每个月乃至每一年。
3、团队建设管理
团队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比如下属的培训,激励沟通,职业生涯的规划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可能都很适合。因为不同性质的团队,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具体方法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但是,我认为团队建设很关键一点,就是价值认同,利益认同,需要每个管理者多加注意。
每个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诉求为半径的一个圆,而企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圆。双方都在不断提升利益诉求半径的时候,这两个圆,可能是相切一瞬间,也可能是相交一段时间。作为打工者,很难让两者做到同心圆。所以做好团队建设目标,就是要在一定时期内,员工与公司的价值认同和利益认同相一致,让两个圆相交的时间更长一些。
同时,企业只有价值相同的人在一起,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商业组织,而只有在组织内实现利益(现金利益和增值利益)分配的认同,才可能把聚在一起的人留在一起,让组织能继续存在。
史玉柱成功,不仅是因为自身能力出众,整个团队的稳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整个团队能死心塌地跟着他一路走来,除了现金利益,可以获得像导师一样的不断指导,像父母一样的激励沟通,像过来人一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等,这些增值利益也是团队稳定的根本基础。而作为管理者,史玉柱自己本身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管理好自己,也是一个魅力点所在。
1、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可分为概念化能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概念化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念化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判断力是通过管理者对已知信息的处理,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断力有助于管理者在进行部门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管理者对一些事物进行的符合常理的判断。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实际工作行为的有效性。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分为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规划能力是指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制定达成工作目的计划的能力,中层管理者应该具有达成本部门工作目标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策略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在行动之前不可能进行100%的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中层管理能够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环境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3、人际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对上级交往能力,平级交往能力和对下属交往能力。对上级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上级的任务和对任务的向上级的反馈。平级交往主要是部门协调及部门沟通。对下属的交往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务及进行工作指导等。不论是对哪一级的交往,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中层管理者不但要能准确的领会对方表述的意图,还要能准确的把自己的意图准确的表述给对方。
4、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估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对管理者而言,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任何工作中的问题,反而会让其他员工丧失对你的认同。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客观的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我估计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了管理者是否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由于职务或者工作环境的变动,管理者是否能够继续有效地进行工作,胜任自己的岗位,这体现了管理者适应能力的高低。
中层管理者是组织的中间结构,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起着二传手的作用。一个好的二传手,死球可变成活球;二传手不到位,好球也要变成臭球。可见,当好中层领导,对于搞好一个企业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近期的学习和读《中层经理核心技能》一书,我对中层管理者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中层管理者是公司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的中坚力量,是公司的栋梁;中层管理者既是领导,又是职员,兼有领导者和下属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职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中层领导干部是企业管理团队中的重要层次,是领导各部门员工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和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公司创造利润、实现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中层管理干部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来描绘:落实和执行;管理和服务;联系和沟通。
那么如何当好一名中层管理者,如何履行好职责,如何充分发挥二传手的作用,通过学习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以最高管理层为关注焦点的思想,做一个上级领导可以信赖的中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要树立以最高管理层为关注焦点的思想,要做一个上级领导可以信赖的好下属。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上级领导,要时刻关注领导的意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中层管理者与上级领导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就一般情况而言,高层管理者往往拥有的信息更充分、考虑问题更全面,处理问题能够从大局出发,更符合整体利益。因此,中层管理者应充分信赖自己的领导,在领导做出决策后,愉快地贯彻执行,把领导交给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次应主动配合领导,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并激励自己的下属一同发挥出积极性来。领导就是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这需要大家精诚团结,无论是下命令,还是采取领导艺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都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作为下属,中层管理者既要执行决策和命令,接受领导的调动艺术,而且还应该清楚地看到领导的真正用意,并主动向领导的用意方向去努力。只有在工作上支持和帮助领导,使领导工作更有成绩,领导才会对下级管理者产生器重感和依赖感。同样,也只有当领导工作顺利并卓有成效时,才会有精力和时间来指点和帮助下属,使下属获得更大的提高和发展空间。
此外,中层管理者应当与领导者一样以企业目标为中心,着眼于整体利益,以服从大局为行动准则,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确保自己的行为在大局利益许可的范围之内。即使在领导者领导能力不足时也应如此。
坚持持续改进,做一个有能力的中层管理者是一个永恒目标,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中层管理者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着眼实际,提高管理能力。
现实社会,是一个知识时代,知识的发展、更新非常快。知识的丰富是领导能力、工作能力的基础。作为中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努力掌握新的理论,争取做一个知识型、学者型的中层干部。一是要不断地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理论,创新工作方法,尤其要重视管理科学知识、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还要学习系统论,如: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决策的方法,因为管理是个系统学,建立什么样的管理系统、怎样实现系统管理、如何建立一个创新、高效的系统是当前管理科学的新理念。二是要重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学习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因为,管理的根本是管人,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懂得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工作创造性,才能做好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注意学习的方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工作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靠实践丰富理论,以此循环,不断推进,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另一方面,中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急需要提高这样几种能力:一是提高执行力。因为中层干部的领导能力高低,首先体现在执行力,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往往体现的是部门的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要能够理解领导的工作思路、工作意图、工作目标,围绕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并能集中调配本部门的资源,统一下属的思路,凝聚下属的力量,开展最有效的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从现在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中层管理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下功夫提高执行力。二是提高管理能力。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不会管理,实质就是不称职的领导。三是提高协调能力。中层管理者是一个执行的领导者,是部门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协调者,组织协调能力体现领导水平。在组织能力上,要提高思考能力,工作计划能力,整合资源能力,抓工作落实能力。在协调能力方面,要提高上下之间、横向之间、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形成比较顺畅的工作联系和人际关系,建设有效的工作团队。四是提高思想工作能力。一切工作都要靠全体职工来执行和完成,其中职工的积极性是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前提,因此,领导必须会做思想工作。提高思想工作能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职工服务的思想,为职工的工作提供需要的服务,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简单、工作之间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