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沉迷于网络
推荐度: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现成本控制
推荐度:
推荐度: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管理者面对元老级员工,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在充分地肯定其为企业带来贡献的同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元老级员工,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和一个老板相识十几年了。刚认识的时候,他的企业每年只有几百万的生意。我们在一起多是围绕销售话题进行讨论:如何管理销售人员,如何推出新产品,如何设立办事处贴近客户,如何做好服务取得客户认可等。八和九年之后,这个企业的营业额接近一亿,我和这个老板交流最多的话题渐渐不再是销售,而是老员工了。
跟他一起创业的一个老员工五十多岁,他从心里不愿意继续干了,但总觉得自己作为公司元老,应该得到额外回报,但老板又迟迟没有明确的说法,如果自己主动离开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只好不情愿地在公司耗著。另一个跟老板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年龄小了十几岁,人非常积极,愿意承担责任,但在老板的眼里他只有热情和干劲,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老板虽然重用这个老员工,但心里并不确信这个人能不能成为自己合格的接班人。每次我们到一起,花时间最多的就是讨论这些“老员工”管理和处理的问题。
有了一定规模(千万以上)和有了一定年龄(5年以上)的企业,类似上面例子中老员工的现象是一个必然发生的问题。老板解决了经营问题后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通常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中,老员工问题又最难解决,原因是在这个问题上老板往往处于一个两难:一面是老板和老员工间的情义,另一面是企业环境变了,企业不得不与时俱进,不得不用新的方式做生意,而老员工可能跟不上了。一方面是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变化,另一方面是老员工对“创业回报”的期待和自身能力的“衰老”。就像前面例子里的两个人:一个根本就不想干下去了,另一个虽然积极,但他的能力似乎无法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
如何对待元老级的老员工?我建议您不要纠缠于细节,而是追问自己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到底在这件事上“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在老员工问题上的正确,我认为是这样的:
1、无论如何做,都不能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2、无论如何做,都不能降低对老员工的道德要求。
3、无论如何做,都不应该伤害老员工的感情。
4、无论如何做,都应该尽量满足老员工的利益诉求。
5、无论如何做,都要对老员工”知人善用“或”知人不用“。
如果一个老员工正直,勤奋,积极主动,但不是很聪明,千万不要低估这样的老员工的潜力和能量!我和很多民营企业老板的经验是一样的,这样忠诚善良的老员工最终是公司的宝,正像稻盛和夫总结的那样:“那些能力受到质疑的员工始终如一地与京瓷相随,尽心尽力为京瓷发展添砖添瓦。正是他们对京瓷的热爱和努力工作的态度,让他们最终都成长为优秀的企业领导”。
如果一个老员工不再勤奋,不再主动,不愿改变,但也不会做出对不起公司的事情,建议你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式,给予老员工足够的补偿,请他体面地离开。
文章开头的那个老板后来如何解决了他的老员工问题?这个老板很智慧,通过两三年的沟通,他和第一位老员工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给老员工一次性补偿,让老员工能高高兴兴地开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他给了第二个老员工更多的股份,以及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也带着他去世界各地增长见识和扩大视野。这个老员工逐步把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都担了起来,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老板。老板自己逐渐退居二线,有越来越多的时间思考公司的战略和帮助公司的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越来越难的经营环境中,这个公司保持了健康的增长。
拓展阅读
在企业当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这些人为公司从最初起步到发展到一定规模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投入到一个组织的成长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但是在企业发展到更高阶段,需要变革转型之际,有许多老人却成为了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很多元老级人物喜欢倚老卖老,摆着一副老资格的样子,对新来的上司不服,排挤新人,对公司的任何变革都反对,相互推诿扯皮,尤其在跨部门协同中,更是难以执行到位。过去那些勤勤恳恳的老员工,变成了官僚作风明显,缺少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变得保守,变得什么都是等靠要,造成了许多应该立刻去做的事情没有落实到位,害怕出错,更害怕承担责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人们自身在长期的工作习惯中形成了局限性,靠经验主义办事,形成了思维定势,只管自己的事情,对其他部门的"合作协同敷衍了事,再加上年龄的增长,一切都求稳,导致这些老人缺少动力、缺少激情,产生了思维观念和知识的老化,结果绩效可想而知。公司如果存在一些这样的人物,势必影响公司的执行力,影响公司的成果。面对这些忠心耿耿的老人,你该如何应对呢?
基本原则一:提升内部业务人员招聘外部专业人员。
这一条看似和老员工问题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关系很大。很多成长型企业的问题是企业发展了,应该在很多专业(例如人事,管理会计,研发)领域补强自己,但却还是习惯性地在只在业务领域发力;如果业务上受阻了,就认为是老员工有问题,总觉得招到能力强的新人发展问题就能解决。其实是企业成长中遇到了新瓶颈,需要吸纳专业人员加以解决。但老员工的工作惯性让新来的专业人员很难融入,新老矛盾让老板以为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老员工。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放弃老员工,而是想办法让新老员工融合。靠招聘外部的业务高手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企业需要更专业的新人,但企业也需要是过去业务支柱的老人,企业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就是如何让新老融合,而不是用新人替代老人。
基本原则二:“老”有所为新有所“用”。
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往往希望每个员工都保持工作热情甚至是激情,但这是一个违背人性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激情肯定会退化,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会增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顺应这个自然规律,想办法用老员工的忠诚和经验为公司的成长服务,而不是要求老员工像原来一样投入。德高者权重,越在上面,信任和道德就越重要,能力就越不重要。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做的是帮助有德的老员工学会管理,学会领导,学会驾驭新员工的激情和创新。
基本原则三:帮助老员工持续成长。
老员工今天的问题,通常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没能及时加以培养造成的,不是老员工本身不行。应该在公司内营造学习成长的氛围,尽早为每一个老员工设计成长的路径。可行的办法:
系统培训:给每位老员工安排适合他的系统培训,让其尽量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
变岗调位:给老员工调整岗位,让其从事新工作,通常也能激活新的热情。
增进学习:对中高层的老员工尽量多派出学习,甚至是派出国学习,让他像老板一样多见世面。
如果公司有这样的措施,大部分老员工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系统地帮助老员工持续成长,也会让新员工安心工作,因为新员工将来也肯定会变成老员工。
有一些老员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跟随企业发展而发展。通常这些老员工没有成长的愿望,不愿意参加培训,不愿意调整岗位,不愿意与时俱进。通常这样的老员工倚老卖老,认为自己是公司的功臣,觉得公司没有自己就无法生存。这些老员工对任何新事情都抱消极态度,并且影响周围的员工。对这样的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一定不能姑息,要坚决地把他们请出公司,但要尽量大度地处理,让他们得到和过去对公司贡献相对应的合情合理的补偿。对这样的老员工,老板不应该有心魔,不应该害怕这样做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企业有一定年龄和规模之后,没有一个人会重要得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