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瑞·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投资公司,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 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
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他将其白手起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公开,沉淀《原则》。
此书在中文版正式上市前,早已小火了一圈。英文版放在了网上,目前已经被下载300多万次,很受欢迎。
傅盛说:“作者本身是个实干家,不是理论家;也不是简单的给结论,而是非常缜密的西方哲科思维的逻辑推演。
“他将一个人所需要的人生原则和工作原则,像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一样,一点一点,一层一层,逐级推演,总结出简单可遵循的原则。非常强悍。”
今晚笔记侠首次独家公开瑞·达利欧的“用对人”原则。以下,enjoy:
你在事业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关注该做什么事的过程中,忽略了该赋予谁责任来决定做什么事?
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是本末倒置。
其实,当你很清楚你要用什么样的人,并且熟知你安放到这一岗位的人选,那么你就能想象得出事情会做得如何。
一、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我们一位很有才华且不断升职的高管整合了一项转型计划,以使他自己能换到另一个岗位。
在他与管理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他带着大量流程图与责任分工图,详细阐述他将负责的每个领域,解释他如何尽可能使其自动化和系统化,以做到万无一失。
但是,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事情有变或计划有变,谁将取代他的岗位,以及将会发生什么。
他并不清楚把事情干好需要哪些条件,也不清楚员工是哪类人,这就好比你想操作一部机器,却不明白其部件是怎么一起运行的。
谁来监督他建立的机器,深入探究其问题所在,并持续改进或决定取消?别人要获得与他同样卓越的成绩,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什么样的人来匹配这项重要工作?到哪里去招募这样的人?
“要用比你强的人”。经过数十年的用人、管人和裁人之后,我才明白,要真正取得成功,我需要做员工的“指挥”,我还要能找到比我更强的“指挥”。因为我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部运转得极好的机器。
关于挑选、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要做的事很简单:
①记住目标是什么。
②把目标布置给能胜任它的人(这是最佳情况)。或者告诉他们怎样做能够达成目标(这属于微观管理,故略逊一筹)。
③让他们尽职尽责。
④如果在你培训他们并给其时间学习之后,他们还无法胜任工作,就辞掉他们。
第一,最重要的决策是选好工作的责任人。
如果你把目标任务交给能很好将其落实的责任人,并让他们明白要对达成目标和完成任务自负其责,他们就会干得很出色。
最重要的责任人是在最高层负责订立目标、规划成果和组织实施的人。我需要的是能在某一方面独当一面的人——通过善规划、能用人、会调配来达成目标,对此我会很欣慰,事情也能进展顺利。
这些就是要好好挑、好好管的最重要的人。高层管理者必须能进行高层次的思考,清楚目标与任务之间的差别,否则你就不得不去做本该由下属完成的事。
第二,负最终责任的人应是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人。
只要你能承受失败的后果,你就是最终的责任人。
例如,你可能要授权给一位医生,处理你的疾病,选对医生就是你的责任,因为你要承担他治疗得不好的后果。
或者,你要建一栋房子,你会对一位建筑师说,“告诉我,我能建出什么样的房子”,还是你只是告诉建筑师,你希望住什么样的房子?
涉及金钱时,尤其如此。如果你把财务管理权交给别人,他们通常不会像对自己的钱那么上心,而且如果干得不好,他们也不会引咎辞职。只有最终的责任人才能做到。
让某人承担责任时,要确保他们责权相配,后果自负。例如,要规划好交易,从而使他们在负责的领域里,干得是好是坏要基于你干得如何。这是做好管理的根本。
确保每个人都有上级领导。即便是公司所有者也有老板。如果所有者是自筹资金,他们也需要让客户和雇员高兴。
要确保成本可以接受,目标能够达成,他们不能逃避责任。即使某个人从事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也要有人来对他问责。
第三,要记住事情背后是人的力量
多数人看事只看表象不想成因。多数情况下,那些成因就是具有特殊素质、以特殊方式工作的特殊人群。改变这些人就会改变事情的发展过程,如果把创造者换成非创造者,你也就停止了创造。
人们愿意给机构加上个人色彩(“苹果是一家有创造力的公司”),同时错误地把成果去掉个人色彩,这就会忽视背后辛辛苦苦做事的人。这会产生误导,因为做决定的不是公司,而是人。
因此,是谁使你机构的成就和文化与众不同?要想想他们是谁、他们怎样共事,才造就当前的局势。
二、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还记得我在“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里讲到,桥水(桥水投资公司)早期有过漫无目的的招聘经历吗?
一开始,我们只招喜欢的人,但他们当中的太多人最后发现不能胜任工作。由于我们喜欢他们,不愿辞掉他们,结果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于是我们开始像大多数公司那样去招人,通过看简历缩短应聘名单,然后通过面试、利用直觉来搜寻合适人选。
但是我们问应聘人的问题,与科学构建的人格测试问题不一样,很可能得不到关于他们真实情况的答案。
本质上讲,我们当时所做的是按照我们的固有成见来寻找有关雇员。我们当中的线性思维者会倾向招聘线性思维者,我们当中的发散思维者会倾向选用发散思维者。
我们都认为我们选的人会胜任各种工作,结果是,我们无法精确预计出在极不寻常的环境里,谁会成功,谁会失败。最终,我们招聘工作一塌糊涂。
逐渐地,我们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我们可在两方面改进:
①清晰而明确我们要什么样的人;
②开发出能够更精细化评估人的能力的用语和方式。
尽管我们仍会犯很多招聘错误,但通过不断改进并遵循这些流程,我们显著减少了犯错概率。
在高层次上,我们寻找能独立思考、心态开放和行事果断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坚持追求真相和卓越,从而带动自我和机构的快速进步。
由于我们对待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寻找的潜在员工不仅是一名雇员,还是能够与我们分享生活的人。
我们坚持与我们共事的人要处事周到,并且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去从事艰苦和正确的事。我们要找慷慨大方和对公正有很高追求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刚愎自用,有自知之明。
不管你在选人时是否依据这些特征,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招人是一项高风险的赌博,需要分外小心。
在招募员工和培养新员工方面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才能弄清楚他们到底能否胜任工作。
在培训和再培训上,会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并花费大量金钱。那些损耗中有些是无形的,包括士气受打击,以及不能胜任岗位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并逐渐降低工作标准。
有些不良后果的成本是可以很容易用金钱来衡量的。
所以,一旦你准备好给某人发出录用通知,要用最后一分钟再想想哪些重要的方面有可能会不如人意,以及在更好应对风险、提高选对人的概率方面。
三、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创建一部“机器”时,有什么样的设计,就有什么样的人,因为你需要的那类人要由设计来决定。设计时,你还要想清楚恪尽职守的人需要哪些品质。
给那些无法称职的人赋予责任是徒劳的。那只会使各方沮丧、愤怒,这会破坏工作环境。为使人与设计相匹配,要先制定一个规格表,形成一套人人一致的标准,用于从招募到考核的全过程。
不要因人设职,这一举措几乎是错的。你不想辞退的人表现不佳,你却仍倾向于为他另外再找一个差事,这种情况很常见。管理者常常不能客观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使自己置于不当之位。
第一,要考虑你寻找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能力和技艺。
①价值观是驱动行为的深层信仰,决定着人际相处。人们会为价值观而斗争,他们会与那些价值观不同的人斗争。
②能力体现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一些人是了不起的学习者、问题的快速处理者,另一些人拥有从更高层次看问题的能力。
有些人更关注细节,而另一些人善于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或者心思缜密。
③技能是可以习得的工具,例如能讲外语或写计算机代码。尽管价值观和能力不会有太大改变,多数技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学会(例如,学习熟练使用软件),且其价值常会改变(今天最受欢迎的程序语言很可能几年后就过时了)。
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综合素质对应哪些岗位,在挑选准备长期交往的人时,价值观最为重要,能力其次,技能是最后要考虑的。然而多数人犯的错误是,挑人时先看技术和能力,却忽略价值观。
识人标准最重要的就是三个“C”:品格(character)、常识(common sense)、创造力(creativity)。
如果你的员工充满团队精神和使命感,并且能力出众,你的机构就是卓越的。
我们秉持的主要共同价值观是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交往,做到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以开放的心态探索严酷的现实(包括正视自身缺点),有主人翁精神,敢于追求卓越,愿意做困难但有益的事。
因此,我们寻找的是真正想拥有这一切的英才。
第二,要用系统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招聘人才。
选人程序应系统化构建且基于事实证据。你要有招募人的机器,目标要陈述清晰,能够比对机器和应聘者(即设计和人员),有产出且能不断提升。
通常来说,机构招聘员工先获得求职者的简历,这些简历被半随机指定的人以半随机的标准审核,然后把求职者找过来,让半随机指定的人向这些求职者进行半随机提问,然后就以他们的共同喜好来决定向哪些人发出录用通知。
你应该确保上述过程的每一步都做得更有系统性和目的性。
例如,应仔细思考准备问哪些问题,再基于应聘人给出的不同答案,按照你的想法把他们加以区分。你还要保存好那些答案,以便对照观察他们的后续行为和表现。
当然,我不是说要取消招聘过程中人的因素或艺术的一面—个人价值观和团队精神至关重要,而且难以完全用数据来衡量,有时一个眨眼和面部表情就说明了问题。
然而,尽管在这些问题上人们的主观阐释很重要,你仍可利用数据和科学的方法以便做到更加客观,例如,你可以搜集数据来跟踪评估那些主观阐释是否准确。
第三,人与职责要相匹配。
要让设计与人员相匹配。记住你的目标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位置。首先要理解岗位的责任以及所需素质,然后判定某人是否适合。如果你这方面做好了,就会轻而易举地使人岗相配。
第四,要找出色的人,而不是“此类即可”。
太多人被招聘是因为他们属于“此类即可”。如果你要找一位管道工,你可能就会用你首先面试的有经验的管道工,而不必确保他是否具有出色管道工的素质。不过,普通管道工和出色管道工之间的差距巨大。
当审查任何一位应聘人的履历时,你必须找出他们是不是在某一方面表现杰出。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一群很出色的人中仍表现得很出色。如果你对录用某人从事某项工作不是很情愿,那就别勉强。你们很可能会互相折磨。
第五,不要凭借你的影响力帮别人找工作。
用你个人的影响力来帮人找工作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样做会损害创意择优。
这对找工作的人不好,因为这表明这份工作不是他们努力得来的;这对招聘者也不好,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权威;这对你也不好,因为它会表明你会因朋友而牺牲用人标准。
这是种隐性腐败,绝对不可容忍。
四、认知不同、思维不同
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工作
一些思维方式在有些情况下对你很适合,但在其他情况下对你并不合适,最好要弄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方式及其最佳应用。
有些素质对一些工作更适合,例如,你可能不会招聘一位特别内向的人做推销员。
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不能做这份工作,只是说,热衷交际的人很可能对这个角色更满意,也能做得更好。
如果你不擅长某种思维,那不意味着你就被某些工作排除在外。不过,那些工作确实要求你要么与擅长这种思维的人一起共事(最佳的情形),要么就得学会改变思维(这很难甚至不可能)。
另一方面,有时我看到人们相处,尤其是一个群体,没有意识到这些差别。他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相互争吵。
想想看,要是人们观念足够开放,意识到没有人能看到全局,那该多好。
自说自话的人和考虑别人观点的人都需要兼顾彼此的分歧。这些分歧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假装视而不见就是自欺欺人。
第一,明白如何进行个性评估,并清楚结果含义。
人格评估是对人员的能力、表现和行为风格获得快速印象的有益工具。它们通常比面试更客观、更可靠。
第二,人容易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因此安排面试官要确保其能发现你想招的人。
如果你想招有远见的人,那就找个有远见的人来进行面试;如果你想寻求综合素质高的人,那就组成一个面试团队,这个团队要具备所有那些素质。不要选那些你不信任的人来做面试官。
第三,选用那些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人。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成功的关键是理解一个人的缺点,并成功地修正它们。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会不断遭遇失败。
第四,要记住人一般不会随岁月有太大变化。
对于一两年这样较短的时间来说尤其如此。然而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他会吸取教训和做出改变,这未免太天真了。最好假定他们不会改变,除非有足够强的证据表明他们将会如此。
第五,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团队工作要像职业体育运动,由不同技能的人来打不同位置。每个位置的运动员都表现出色,就能确保任务成功,干得不好的成员可能要辞退。当团队以这样的高标准和共同价值观来运作,就会形成非凡的人际交往。
五、关注人的过往经历
在应聘之前,应聘者的性格已经成型,他们自童年期就开始到处留下印记。如果你提前做好功课,对任何人都能有很好的了解。
你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能力和技能:他们是否在你想任用他们的领域有良好的履历?他们是否曾至少三次做到过你希望让他们做的事?
如果没有,你就是在做小概率的赌博,你得有足够理由这么做。
第一,核查情况。
不要只听信应聘人提供的履历信息:找认识他们的可信的人谈话,找记录在案的证据,向他们的老板、下属和同事询问对其过去的评价。
应尽可能地获得一幅清晰客观的图景,了解他们为自己选择的路径,以及是如何在这条路上发展的。
我见过很多人自称在其他地方干得很成功,但实际表现不佳。更细致的审查经常会发现,他们要么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成功,要么他们就是拿别人的成就给自己加分。
第二,学习成绩不能充分证明这个人是否具备你想要的价值观和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学习成绩是最容易被衡量的,在学校里,决定成功的能力在于记忆力和调取记忆内容的速度,因此学习成绩是体现这些素质的绝佳标杆。
学习成绩还是衡量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决心,以及坚守志向的意愿和能力的良好标准。但是,当评估一位应聘人的常识、眼界、创造力或者决事能力时,学习成绩的价值就很有限了。
由于这些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你在确定应聘人是否具有这些品质时,要看学业以外的东西。
第三,概念思维能力强固然最佳,但经验丰富、业绩出众也很重要。
工作岗位各种各样,需要不同的人。我经常有所偏见,要去找企业家类型的——聪明、思维开放、争强好胜,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结果却常常令我失望。
相反,有时候,我发现在某个专长领域钻研数十年的有工匠精神的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我想到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法则,即要在某个领域花费一万小时,才能形成专长,以及通过观察棒球打击率来判断一个球员的击球水平。
要看一个有天分的新手与已成名的明星相比表现会怎样,一个方法就是看他们相互较量的结果。
第四,警惕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那些只会说教人该怎样处世,而不了解人实际行为的理想主义者有害无益。
作为一个全球宏观经济学家、生意人以及慈善家,在这些行当里,这类情况我看得太多了。
我认为,即便是出于好心,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危险而缺乏建设性的,而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能使世界变得更好。
要务实,必须先是现实主义收益分析。没有这些量化工具,废物就会多于效益,而有了这些工具,效益就会持续。
第五,不要假定在别处获得成功的人也同样能胜任你所要求的工作。
不管你多会招募人才,你招的有些人也可能不灵。要明白你考虑的人怎样工作,设想这将如何取得成功。了解他们过去做了什么,只是有助于你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第六,确保你选用的人要品格好、能力强。
能力强但人品不佳的人总体上是有害的,因为其狡猾对人不利,当然也会侵蚀文化。我认为,多数机构都过度强调能力,却低估品格,因为短视行为过于重视把事情做成。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伟大的人际交往力量,而这种力量才能带领他们经历风雨实现目标。
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
推倒重来费钱又费力,因为人们相互之间及与机构之间熟悉起来要花时间。与你共事的人和公司本身都会朝着你无法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招那些你想与其长期共事的人。优秀的人总会有用武之地。
①选那些会问很多好问题的人。
聪明人总能问出最有思想的问题,而非对凡事都能给出答案。与好答案相比,好问题是表明未来成功的更好指标。
②让求职者知道这份工作的阴暗面。
让你的求职者了解真实情况,尤其是不好的一面。还要让他们了解行动原则,包括最困难的部分。用这种方法对他们忍耐真实挑战的意愿进行压力测试。
③合作者必是意趣相投之人,但也须是诤友。
你需要能分享你品位与风格的人,还得能相互争论和挑战。无论是在音乐、体育或商业中,最佳团队都是同时做这些事。
六、考虑薪酬时,
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
要给人付足够的薪水,这样他们就不会有财务压力,但也不要多到使他们发福和开心的程度。
你要让你的员工有奋斗动力,来实现他们的梦想。你不要让人来工作只是为了能赚很多钱、有生活保障,你希望他们通过艰苦和有创造力的工作来赢得财富。
第一,依人发薪,而非依工作岗位发薪。
观察可比岗位上有可比经验和资历的人的表现,据此加少量津贴,设立奖金或其他激励措施,这样他们就会有动力好好表现。永远不要只按照头衔来付薪。
第二,薪酬至少要大体上与业绩测评结果挂钩。
你不可能完全掌握形成良好工作关系的指标,你能建立很多指标。把业绩测评与薪酬挂钩将帮你弄清你与员工的契约,提供良好反馈,并持续影响其行为。
第三,薪酬要高于一般水平。
慷慨大方,或者至少要稍微高于一般水平,会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和人际关系,多数人都会以努力工作来回报。结果是,我们会取得比金钱更特殊的东西,包括相互关照、尊敬和担当。
第四,要更多想着如何把蛋糕做大,而非怎样切蛋糕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一块。
跟一个人最好的谈判就是在其中我说,“你应该多拿些”,而他们却说,“不,你才应该多拿些”。这样相互对待会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好,蛋糕越做越大,长远来看,双方都受益。
七、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穷人拿出一点钱,比富人拿出一大笔钱可能更宽厚。有些人看重的是宽厚,有人看重的是金钱。你希望你身边的是第一类人,而且永远都要待他们宽厚。
当我一无所有时,对那些欣赏我的宽厚胜过欣赏高薪的人,我尽可能做到慷慨,他们因此都跟着我。我从没忘记那一点,我下定决心在我有机会时要使他们变富有。
反过来,在我最需要他们的宽厚的时候,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宽厚待我。我们都得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而且我们也得到了金钱。
要记住金钱的唯一目的是使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要想好你所珍视的是什么,把它置于金钱之上。好关系价值几何?宝贵的人际交往,多少钱都比不上。
对人要宽宏大量,也这样要求别人。如果你对人不宽宏大量,别人对你也不宽宏大量,你们就不会形成高质量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