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题架构法”,用来分析很多故事文章都很有趣味,也便于记住,感兴趣朋友不妨试试。
生活离不开三个“元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换个说法,任何事情的解决都离不开这三步,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逻辑思路其实适应的是物理世界,它遵循的是客观逻辑推理,好比我们想买一套房子,可是现有资金不够,就得设法凑足解决或者只能放弃,但是心理世界不是这样,好比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告诉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孩子成绩就能提高吗,显然不是,这里无法遵循逻辑规律。
简单说,物理世界呈现因果关系,心理世界呈现的是相关性关系,但是我们常常混淆了二者区别,总拿着因果逻辑思维套用在心理世界事情上,一旦不符合我们假设的因果逻辑就不能接受,甚至痛苦万分。
很多时候,心理问题出现假设上,不是逻辑规律错了,而是假设前提搞错了。
可是,现实呈现出悖论,一方面心理世界不讲规律,比如爱恨一瞬间,喜欢就是天使,厌恶就是魔鬼,另一方面语言表达需要讲规律,否则别人不明白。
也就是说,我们内心想法、情绪、意志行为属于心理世界活动,原本不讲逻辑,可是一旦表达出来就必须有逻辑形式,否则别人看来就是疑似心理障碍患者。
进一步说,为了说明白心理世界想法,就要借用物理世界逻辑形式,还要努力讲逻辑。
也因此,我们处理任何问题都用三部曲,每天都用三个元问题交流沟通,虽然大多数时候效果还不错,但是不可避免出现“鸡同鸭讲”现象,这时候要清楚根本在于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能用逻辑方式表达原本非逻辑的心理,也纯属无奈之举啊。
说了这么多,还是想继续看看有哪些好的逻辑表达模式,来促进我们心理世界的有效沟通,减少彼此误解,而且促进有效交流乐趣,好比同样一个故事,好电影会成为经典,糟糕电影不忍触目,很多翻拍电影比较之下高低立现。
围绕元问题这个关键词,可以尝试着包括这四步:问题、立题、解题、结题。
问题就是想要表达的困惑,现象,难处;
立题就是建立问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要根据问题确定语言表达的目的;
解题就是解答立题,围绕现象、原因、目的、方法展开论证,或者聚焦一点,或者全面展开;
结题就是结束立题,实现既定目标也就完成表达。
我们可称之为“四题架构法”,用来分析很多故事文章都很有趣味,也便于记住,感兴趣朋友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