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鬼谷绝学|一张口就令人入迷的说话奥秘,只...

市面上关于说话、谈判的艺术的类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比如有教你如何选择有利的环境、坐什么位置的,有教你如何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声东击西、如何操控话语主导权等等。然而,这些技术基本都是中看不中用。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雕虫小技,并非真正的大道。

真正的说话、谈判之大道哪有那么复杂?《鬼谷子》一本书就讲透了。一本书真能讲尽真谛?答案是肯定的。当年苏秦、张仪不过掌握了鬼谷子先生可能十之一二,就可叱咤风云,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的是真正的说话、说服之大道,而非当今世上流俗的支流末节。这里拿《鬼谷子.权篇》中11句话,即可对其中的韬略窥见一斑。

1、与智者言,依于博

所谓智者,并不是全能全知者。而是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些点上见解独到,发人深省。所以,对于智者而言,谈深度,那是班门弄斧。因此,跟这类人打交道,你要说服他就要避开他“在一个点上看得深,看得透”的长处,用他所了解之外的更广博的知识见闻与之交往,才能达到最好的交流、说服效果。

2、与博者言,依于辨

与见识、学识广博的人,你就不能跟他比谁更渊博了。就像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周围是一帮公认的学识渊博的学者。假如诸葛亮去跟他们比谁的知识面更广,那他一个人再懂得多,估计也撑不了几个回合。诸葛亮很聪明,你博,我偏不跟你比博,而是跟你比思考逻辑的缜密度。博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所有的博学表象背后的逻辑线却是贯通的。掌握了深度、周密的逻辑思考线条,就可以以一敌万。所以,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你发现以张昭为首的这帮大学士都想把诸葛亮带进学术知识的坑里吊打,但是诸葛亮就是不上当。大儒们只要有人出口,诸葛亮就专抓对方的逻辑漏洞,然后揪住不放,往死里整,搞得对方个个都没脾气。这就是“与博者言,依于辨”的策略。

3、与辨者言,依于要

与本来就善辨的人交谈,说服对方,你就不要一心想着怎样跟他争辩了。而是直接高屋建瓴去抓住事物的本质、真相、要害的地方,然后直接呈现给他看到,他就无话可说了。

比如,在《庄子·天下》就记载了一个“与辨者言,依于要”的精彩故事——"鸡三足"。

故事说公孙龙拜访庄子,正巧庄子同一友人刚欲饮酒,下酒菜是鸡,公孙龙就很高兴到:看来庄子知我喜欢吃鸡腿,特意为我准备啊!

话一说完,不待庄子发话就落座。

于是,庄子故意刁难龙子:‘鸡呢,只有一只,所以只有2个鸡腿。问题是我俩同你一样,都喜欢吃鸡腿。你不能让我因为你就......,对吧?’。

公孙龙一听,这还要得,到嘴的鸭子如何能飞,更何况是我诡辩大师,跑了就显不出我的厉害了!

就展开诡辩:‘明明鸡有三足,你为什么要骗我?’

庄子闻言大喜,心想正好借机教育一下这爱诡辩的公孙龙,于是诘问:那请先生数给我看啊,不准重复噢!

公孙龙指着鸡的左足,问庄子:这是不是鸡腿?

庄子说:是。

公孙龙又指着鸡的右足,问庄子:这是不是鸡腿?

庄子说:是。

公孙龙最后将鸡的双足用2个指头一起指着,问庄子:这是不是鸡腿?

庄子说:是,但.......

公孙龙立即打断道:我问先生的可有重复?

庄子说:是没有,但......

公孙龙立即打断道:鸡腿不一样,你是承认的。你是不是回答了三次?

庄子知道又被公孙龙鬼了一次。不过,庄子二话不说,立即将鸡腿掰开,边分边说:对对对,先生太对了。但我的鸡当然应由我来分。你(他先来的朋友)一只;我也一只;公孙先生......你就吃最后那只吧!

喜欢辩论的人,往往看不到或者会故意扭曲事实真相。所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真相,或者关键要害,一击必中乃上策。否则,言多必失。

购买

4、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地位高的权贵之人,或者德高望重之人交谈,一定得有气势。一个人说的话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他说什么,而是取决于这个人本身所处的位置、个人气场、气度等。当与权贵之人交谈,就更是如此了。只有你气势非凡,信心十足,他才会对你另眼相看。就像当年楚汉之争时,投靠刘邦的陈平,刘邦手下都不服他,说他贪污受贿,背信弃义。于是刘邦拿陈平问话,是否确有此事。面对刘邦的质问,他的气势一点不弱:不是我朝三暮四,屡次背主,是魏王、项王不重用我,我才来你这里的,你不重用我,我照样走。我刚来你这里,不收受贿赂咋吃饭?

你会看到,在权贵刘邦面前,陈平是以一种对等的态度和气势与刘邦对话的。结果,不但没有引来杀身之祸,刘邦还认为陈平够坦荡,而且说得很对,对他更加信任。

与权威、权贵之人交谈,最忌讳的就是你表现出怯场,怯懦,或者不自信,这样他会马上把你划分到平日对他阿谀奉承的对象阵营中去。此时,无论你说什么,怎么说,他对你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在这种不对等的情况下,你的话就很难有说服力了。

5、与富者言,依于高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自然就是如何增值、保值自己的财富。如何增值、保值?自然是源自于对天下大势、行业资讯、商机变化等的敏锐洞察和把控了。因此,你与这类交谈,自然就只有在他所关心的地方呈现出比他更高明,更深刻的见解和分析,你的话对他才有吸引力、说服力。

6、与贫者言,依于利

所谓情怀、爱心、慈善、公益,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很大程度上都是有钱人的游戏。贫穷的人是不会有时间考虑形而上的东西的,即便有那种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时刻都在为着生计奔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里的勇夫其实不是真正的勇者,而是贫穷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的存在,就会有贫者愿意冒极大的风险。这就是说,你跟穷人打交道,就不要跟他拐弯抹角地扯那些冠冕堂皇之词,煽情搞感动了,用利益来帮助他摆脱现今困局,就是最好的说服方式。

7、与贱者言,依于谦

与地位低下的人交谈,你千万不要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一副高高在上,俯视别人的姿态,他嘴上可能服你,但是心中一定想:哼,等我哪天咸鱼翻身……就像当年秦始皇出行,很体面很威风,项羽见到秦始皇的这阵容,很盛大很壮观,就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地位卑贱的人面前,你万不能炫耀自己与他的地位悬殊,而是尽量隐藏,至少不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在以位压人。做到这一点,他才会对你会心生敬意,打心底认同你这个人。认同你了,自然也就信任你了。否则,只会激其他内心“取而代之”的对抗情绪。

8、与勇者言,依于敢

勇猛、有胆量、有魄力的人交谈最讨厌的就是畏畏缩缩,胆小之人,当然,他最痛恨的也是别人说他胆小鼠辈,说他不敢如何如何,或者说他不如谁谁谁勇敢。所以,“与勇者言,依于敢”中“依于敢”,并不是说要你跟他一较高下,比谁更勇敢,这样就变成对抗而不达说服的目的了。依于敢是告诉你要紧紧抓住和利用他“敢”的这个特征来交谈,才能事半功倍。

怎么抓住“敢”这个特征?

在这点上用得最好的恐怕要数诸葛亮了。有人说蜀国五虎将一半的功劳都是被诸葛亮激出来的。比如,诸葛亮深知老将黄忠生平勇猛,因此最恨别人嫌他老而无用。有一次面对曹军大将夏侯渊,为了让黄忠能充分发挥勇猛的潜能,他就和刘备唱了一出双簧。刘备对黄忠说:“别人都说将军老了,只有军师知道将军的本领,如今果然打败张郃,立下奇功。不知道将军还敢去打定军山吗”诸葛亮急忙阻止说:“老将军虽然勇猛,但夏侯渊深通兵法,被曹操看作是魏国的西南屏障,比张郃厉害了不止一点点。老将军虽然战胜了张郃,却未必能够打败夏侯渊。我打算派人去荆州,把关云长替换回来,才能对抗夏侯渊。”诸葛亮故意夸大关羽和夏侯渊的能力以此来激发黄忠“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情绪。本来,排五虎将的时候,关羽就曾经说过“不愿意与老兵为伍”,这口气黄忠一直憋在心里,现在诸葛亮又拿出关羽来压人,就把黄忠的倔强劲儿刺激出来了。结果,黄忠在战场上如猛虎下山,一刀将夏侯渊劈为两段,顺利完成了任务。

9、与愚者言,依于锐

愚钝的人,因为自己脑筋的呆板,不谙世事,而经常把事情办砸,陷自己于困局。对于此类人,就要用刀刃一样锋利的语言去割开他的冥顽不灵,让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愚钝之处,然后再给他一道智慧之光,指引他前行。这样,他就会安心地接受你的意见。

10、说人主者,必与言奇

不得罪领导,选择“循规蹈矩,宁可做不对也不要出错是大多数人的默认的选项。因此,对于当领导的人来说,身边一定充满了各种循规蹈矩的人,令人乏味。此时,你要说服领导,就要学会以新、奇的方式切入。就像最近的热播剧《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一样,一路升级打怪,过关斩将,不仅能够不断勾起皇帝这个大boss对她极大的好奇,还能一次次地让皇帝成为他的保护伞,走向最后的成功。

11、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要说服自己的下属,给他描绘你的蓝图如何宏伟,你的理想如何丰满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告诉他你描绘的蓝图和理想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和有利,以及你的这幅图景是如何地让他觉得可触摸、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他的心。假如你只会站在企业、组织或者个人的角度谈企业发展是不会引发“人臣”的共鸣的。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跟随你的愿望和动力了。此时,哪怕你口若悬河,唾沫横飞,热血澎湃,本质上也跟对牛弹琴并无二致。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是人的错。

这世上没有一套说辞可以打动所有人,但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从对方最关心的话题切入,从而把他变成你的同盟者。如此,在游说过程中,便可无往不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入迷  入迷词条  绝学  绝学词条  张口  张口词条  奥秘  奥秘词条  说话  说话词条  
营销管理

 最值得关注的九大营销策略

 1、情感营销策略: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