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好声音营销盛典:一亿投入 三亿收入

  四个月的时间,一个亿的投入,超过三亿的广告收入,每逢周五晚上微博上相关话题的“刷屏”,这个就是今年最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所交的成绩单。在目前的同类节目都已经有点让观众审美疲劳,而微博等社交媒体改变以往传播方式的当下,田明所领衔的灿星制作公司参与制作的《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无疑又给娱乐节目的招商到推广提供了新的成功案例。

  高投入换高收入

  《中国好声音》的诞生,缘起于荷兰的《The Voice》。当时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公司几乎同时看中了此节目,经过一系列不为外人所知的艰难谈判和沟通,最终双方合作,引进该节目版权,从而实现本土化运作。

                                  

                                                 田明

                                        十大营销人物/事件评选提名PK台之人物篇

  购买版权之后,《中国好声音》制作方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还原了《The Voice》,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那四把红色的椅子。据了解,每把椅子造价高达80多万元人民币,均为在荷兰制造并空运到现场。此外,该节目严格按照节目版权手册制作节目,并接受版权方派专家现场监制,与市面上很多简单粗暴复制的山寨节目有本质的不同。

  炮制了《中国好声音》的灿星制作公司总裁田明表示,为了保证节目品质,一开始他便提出需要一个亿的制作费用,但十几期节目,投一个亿,至少在国内还没有这个先例。据了解,当年湖南台的《超级女声》每季的制作费用也就2000万元。

  因面临之前谈好的合作商“爽约”的困境,制作组找上了正开始品牌切换的加多宝洽谈合作,据双方透露,几乎没费太多时间就谈下来了。加多宝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直言不讳地对南都记者强调,《中国好声音》所追求的“正宗”,正是吸引加多宝进行洽谈合作并在很短时间内同意进行投资的源动力,加多宝凉茶与《中国好声音》共同具有原滋原味、正宗的品牌内涵,这也是这两个品牌的结合点。

  形式革命带来戏剧性

  田明表示,与其它选秀和音乐节目相比,4位导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他们可以真正按自己的意愿主导节目。制作方保证不去影响导师。在灿星和导师的3年合约里,明确写着:“主办方和导演组,不能在现场给出任何暗示,一切必须以好声音为导师评判的标准”,“如果学员声音不好或出现博出位、博眼球的嫌疑,导师有权力直接走人,拒绝节目录制,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但同时,导师的权力也不是无限的,当有多个导师为这些草根选手“转椅子”时,选择权就由导师转移到选手上,这无疑是对之前选秀节目的一种革命,具有戏剧性,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中国好声音》第一期即达到1.5%的收视率,第二期跃至2.71%,到9月30日的“巅峰时刻”,则超过了6%,创造了又一收视率神话。与之相对应,广告价位也节节攀升。据了解,今年“好声音”第一季十期节目的广告费和版权销售一共赚到了3亿多。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来自草根的人气学员也借此身价暴涨,其代言的广告不时见诸各种媒体。

  [专家点评]

  大赛评委、奇正沐古国际咨询机构董事长孔繁任:成功的营销是多赢

  观众之前对于选秀节目无疑是已经审美疲劳了,加上广电总局的各种限制,还有同期奥运会的影响,《中国好声音》这样的成绩,肯定是成功的。这个节目移植自国外的《The Voice》,国外的这种暴红暴火的节目实际上遵循的都是“好莱坞模式”,首先是确定消费者已经认可的一个“原型模式”,将他们内心的这种模式给尽可能地还原出来。最明显的体现就在前几季,当明星之间能为一个草根选手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人们发现,明星在此时已经不那么高高在上,反而也变成和他们一样,这种戏剧性带来高度的认可。

  其次是高投入,当制作方找到这种模式的最佳切入点,高收视率迎来众多企业的广告投入,这使得其更有底气再去完善后面的节目制作,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同时,一个成功的营销必须要做到多方面共赢,《中国好声音》显然不仅使制作方获利,而且使参与方也获益匪浅,比如加多宝,借此成功完成“品牌转换”,并且观众也获得不一样的愉悦观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好声音》在总决赛时进入了“过度营销”的怪圈,广告投放过于密集,影响了观众的收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盛典  盛典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投入  投入词条  声音  声音词条  收入  收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