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书的时候,总觉得考试前几天偷偷地看电视是最过瘾的。哪怕是同样的动画片,好像总觉得提心吊胆、饱含内疚感来观看更加带劲。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我想正在节食的人开始挖第二块奶油蛋糕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觉吧。另外还有那些花几百美元购买最新款电动玩具的年轻人 —为自己的不节制感到极度痛苦甚至几乎退缩,最后却还是不买不行。这是一种内疚和自责带来的不安,却又绝不仅仅是这样而已,否则这些人为什么和偷看电视的孩子一样发自内心地咧嘴笑呢?
面对这些“越内疚越快乐”的心态,营销者可以做些什么?
内疚感让东西变好吃了吗
事先给一些关于内疚感的暗示,会让参与者们更喜欢巧克力糖。
恐怕这些人还不只是咧嘴笑了一点儿。最近耶鲁消费者研究中心的实验发现,即使是最微小的内疚感(guilt)也能放大随后的自我纵容所带来的快乐—看来是哈哈大笑。来看一下我们的实验吧:首先向随机安排的两组学生呈现不同的混杂词句,“内疚组”的学生看到的表述多是 “内疚、懊悔、过失”(guilty, remorse, sin)等这样的字眼,而“对照组”的学生看到的是一些与内疚感无关的中性词汇。
接着,我们请他们品尝一堆巧克力糖,这些巧克力糖没有标签和品牌,完全一样。但当他们用“1~7”分的评分卡来表达自己对这些糖果的喜欢程度时,“内疚组”的学生给出的平均分是5.31,“对照组”的平均分是4.63,两者差异明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