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试经历看中外企业HR管理的差距
今年6月,因为原公司撤销,我加入了失业大军,开始了我的不断面试经历。其中有两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自身也是做HR,所以从这两次在不同企业面试经历中体会很多:
那时我刚办完失业证,就开始浏览招聘网站,并把自己的简历登记在人才库里。很快,就有猎头公司跟我联络。招聘方是戴尔公司,他们新成立一个部门,需要做过HR的从业人员但属于比较基层的职位。显然猎头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认为我已经有点over-qualified,但因为我一直想到世界500强的企业工作,所以就安排了一次面试。他们事先给我介绍了戴尔公司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公司主要业务,并且将这个offer的jd(job discription)及面试需戴的资料和做的准备告诉了我。
我按照约定的日子提前15分钟来到戴尔公司。它坐落在高科技园区,老远就看到公司的LOGO很醒目,走入公司大门,就能看到穿戴整洁,彬彬有礼的保安人员,微笑为我打开大门。所有的办公区域都用洁净的透明玻璃门分隔,出入需戴磁卡,因为门都是用电脑控制。等候区与前台在一个大厅里,整个大厅灯光明亮,色彩统一,前台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安静的忙着自己的工作。期间有保洁人员忙碌,但对于外来客人都是面带微笑,训练有素。透过玻璃大门可以看到里面的办公区域。虽然都有隔断,但隔断色彩很柔和,员工办公桌上的摆设各具风格,虽然都有很大的电脑占据办公桌主要面积,但不同的相框、盆栽或图片等则显示了不同人的风格。一下子就感觉这里的工作氛围很宽松,和谐。
在不长的等待后,我被带到一个会议室里,里面是两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面试官。她们一见到我就先微笑地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其中一位还抱歉地说刚才会议耽误了她一点时间。她们一位是香港人,一位是新加坡人,普通话不错,声音柔和。在简单寒暄后我们就开始了英语的交谈。那天我发挥的不错,因为事先在等候的时候对戴尔工作环境大体有了了解,所以在交谈中也表达了希望在这里工作的意愿。虽然后来我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但这次的面试经历让我领略了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和面试风格。
又过了两天,一个知名的房地产公司HR给我打电话,说是在网上看到了我的个人资料,让我参加HR经理职位面试。因为并不了解这个公司,我匆忙的登陆了该公司的网页,千篇一律的图片和犹如广告般的企业宣传,我没有找到关于这个职位的介绍。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又如约地到他们公司应聘了。
他们公司是在一个不太知名的写字楼里,走下电梯后,就看到公司的前台,背景墙上公司的标识很显然是多年前的了,一点都不醒目,前台的小姐都低着头,我说是面试的,她们头都不抬扔给我一张表让我填。当看到我填的面试职位是HR经理时,一位小姑娘抬头好顿观察我,一副置疑的表情,让人很不舒服。他们的等候区也是和前台在一个大厅里,间或有工作人员来回走动,说话嗓门很大,有人还和前台小姐开着玩笑。办公区域在走廊另一头,分几个办公室,屋里是深蓝色的很高的隔断,根本看不到里面的员工,感觉很压抑。
等了很长时间,一位30多岁戴着眼镜的女人走过来,问,你是面试的吗,跟我来。于是跟着她来到一个大会议室里,我用眼角稍看一下,门牌上写着“党员活动室”。于是我们开始了面试。她先盯着我填写的表,又问我的工作经历,接着就问了一个关于劳动赔偿的案例,问我怎么解决。我听来听去,感觉好像就是她现在遇到的"问题,很显然是因为他们工作的疏漏造成一位员工的损失,可是他们又不想赔偿,我心里开始犯嘀咕了,看她那咄咄逼人的表情,似乎想从我这找到合适的办法。她没有向我介绍公司的情况或我所应聘的职位大概情况,也没有说明她的职位,可以看出是做HR的,只是不断问我问题,听起来也很不专业。过了一会有人找她出去,说是一个什么副总找她,出去大约10多分钟,回来我们交谈没一会,那个什么副总又找她,她又出去了。我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看着墙上的奖状,柜子里摆放党员活动杂志,忽然间我闻到一股朽味。这是一个由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房地产公司,看着照片里那些领导模样的人大多40-50岁,很显然他们并不是很重视或不很了解HR到底是做什么,不然不会在招一个HR经理的职位时只是单纯从网络人才库里招,单纯安排一个职位低的人面试她的上级,在面试过程中不断打断面试……
我没有说什么,在前台礼貌地留下一个字条后,连同我所填的表格和带来的学历资料等一同带走。
后来那个中年妇女也没有跟我联系解释或什么。
对于后来这个面试我没有一丝惋惜,只是心里有种很沉重的感觉。两次不同面试经历,一个跨国公司,一个私营企业,它给人的感觉竟然是天地之差。在戴尔,那里感觉的是一种尊重,而后者,却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并非想去外企工作的人就是崇洋媚外,那些国营或私企的经营者们确实应该从中寻找一下差距啊。不然又怎么留的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