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四川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举行。四川生活垃圾分类已列入明年人大立法计划,立法后将正式实施。
近期,“垃圾分类”的热度爆发增长,风头无量。据艾媒网获悉,8月21日上午,四川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举行。四川生活垃圾分类已列入明年人大立法计划,立法后将正式实施。
据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牵头起草一部专门的四川省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在详实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争取年内完成法规的起草工作,做好明年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准备。
据了解,四川省级层面立法后,有助于指导市州解决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的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省内各市州将结合自身情况开展自主立法工作,除成都以外,德阳、广元2个国家重点城市也将率先出台垃圾分类专门地方性法规。攀枝花、泸州、绵阳、遂宁4个省级示范城市将加快推进立法工作,条例(草案)力争明年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据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介绍,我省自2015年起,在成都、德阳、广元等3个国家重点城市和攀枝花、绵阳、遂宁、泸州等4个省级示范城市,启动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拟订《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也于上周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统筹推进其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据悉,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并制定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分类投放指南,明确分类的标准、标识、投放规则等内容。
据ii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19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状况及海外成功案例研究报告》指出,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2017 年,中国202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20194.4 万吨,处置量 20084.3 万吨,为城市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垃圾焚烧清理耗费大量电力等问题。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产生量为 901.8 万吨,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 899.5 万吨、737.7 万吨、604.0 万吨和 541.3 万吨。前 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 5685.8 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 28.2%。
2017年初,发改委及住建部联合下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46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上海率先开启垃圾分类,预计2025年底前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相继推行强制垃圾分类举措。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预测,未来三年相关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将超过200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济发展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首先,垃圾分类可以降低垃圾后续处理的经济成本。垃圾分类使得垃圾中的含水量降低,不仅利于末端分选效率,且垃圾焚烧低位热值提升。低位热值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吨垃圾发电量,从而提升焚烧处理盈利能力。
其次,提高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垃圾分类使得不同的垃圾能快速的得到相应处理,大多可回收利用资源便能准确到达相应机构手中,经过处理再次回到市场创造经济价值。
再者,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垃圾分类使得易腐烂、有毒有害等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减少了蚊虫滋生,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垃圾易于焚烧,焚烧过程减少了二噁英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行业仍面临挑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普及任重道远
垃圾分类的行动将进一步释放循环经济的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固废处理产业、垃圾分拣产业、环卫设施产业将迎来红利期。但由于垃圾分类的实施形式和公共设备仍有诸多不完善,网民有一定的负面情绪,需要重视相关问题,优化垃圾分类方案。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垃圾分类的优势、必要性、以及正面效应认识不深,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不足,从而对于突然实行的强制垃圾分类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案例可知,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是一项漫长且重要的工作,只有居民的高度配合后才能使垃圾分类后续产业的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