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是《易经》乾卦的卦辞。原文为:“乾,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易经》卦词爻辞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易经》中最重要的术语,也是《易经》文字中最难解释的四个字。中国历代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对这四个字进行过诠释,众说纷纭,诸多解释层出不穷。作者汇总了一下,对于元亨利贞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七种,以下本文即对此七种解释作一下简单说明。
第一种解释来自《左传》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鲁国穆姜的言论说:“是于《易经》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享,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这里把元亨利贞依次解释为体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这是对元亨利贞四字最早的解释,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种解释来自《文言》、《子夏传》及孔颖达《疏》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
《子夏传》中说:“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孔颖达《疏》云:“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原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种使得其所,故谓之四德。”
《文言》中以仁、礼、义、固四德来解释元、亨、利、贞,《子夏传》对四字的解释为始、通、和、正,以及孔颖达的《疏》的说法,这便是解释元亨利贞含义最有代表性且影响最大的“四德说”。这种观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观点也被许多人所接受。
第三种解释来自南北朝周弘正的《易经义疏》
书中说:“元,始也,于时配春,言万物始生,得其原始之序。发育长养,亨通也,于时配夏,夏以畅通,合其嘉美之道。利者,义也,于是配秋,秋以成实,得其利物之宜。贞者,正也,于时配冬,冬以物之终,纳干正之道。若以五行言之,元,木也;亨,火也;利,金也;土则资四事,故不言之。若以人事言之,则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信。不言智者,谓此四事,因智而用。”
这里对元亨利贞的解释与第二点一样,不过这里元亨利贞不但配以四德,还配五行和四时。周弘正是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来解释四德的。天之元亨利贞为春夏秋冬,地之元亨利贞为木火金水,人之元亨利贞为仁、礼、义、信,不过这里的四德与第二点的四德稍有不同,即对贞的规定不同。同时周弘正还以元亨利贞配春收、夏长、秋成、冬终来体现事物的变化过程。
第四种解释来自程颐和朱熹
程颐在《易经程氏传》中说:“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
朱熹在《易经本义》中的观点基本与程颐相同,不再特别列出。他们都将元亨利贞解释为始长遂成,不过这里的四德为仁礼义智,这与前面第二点不同。不难看出,二人都是从事物的自然变化规律方面来解释元亨利贞。
第五种解释来自张载
张载在《正蒙》中说:“天下之理得,元也;会而通,亨也;说诸心,利也;一天下之动,贞也。乾之四德,终始万物,迎之随之,不见其首尾。”
意思就是元德是获知天下万物之理,亨德是万物之理相融会贯通,天道使人喜悦是利德,万物运行顺应天理是贞德。在这里张载以元亨利贞配天下之理。
第六种解释以高亨为代表
高亨在《易经古经今注》中认为,元,大也;亨即享字,祭也;利即利益之利;贞,占问。在这里高亨认为亨就是祭祀,贞就是占卜。目前这种观点影响也很大。
第七种解释以李镜池为代表
李镜池在《易经通义》中认为,元亨约同于大吉,利贞是利于贞问,即吉。元亨、利贞都是卜筮用语,目前这种说法也比较流行。
最后特别说明的是,以上所说仅仅是有代表性的七种解释。其实对元亨利贞的认知有很多,有些仅仅是简单对各家所说进行了综合,不具代表性,还有些纯属奇谈怪论,因此文中并没有一一列出。由于受篇幅所限,文章中许多地方并没有展开,也缺乏辨证,有不尽言的地方,希望读者理解。
文:古典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