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太子参

太子参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lO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太子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炮制:洗净泥土,入沸水中浸烫,约3~5分钟后取出曝晒,当须根干时,即将须根擦光,然后晒至全干。也可不经浸烫,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

太子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太子参的禁忌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的配伍

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太子参的相关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太子参  太子参词条  
药材

 牡蛎

牡蛎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蚝山、蚝莆、左壳、蚝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性味:咸湿,凉。归经:入肝、肾经。入药部位:牡蛎的外壳。形态特征:长牡蛎...(展开)

药材

 栗壳

 栗壳栗壳是什么呢?栗壳就是板栗的外壳,那么栗壳也属于中药吗?今天不如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下栗壳的功效与作用吧。栗壳性味:味甘、涩,性平。  归经:归肺...(展开)

药材

 诺丽果什么时候可以采收?

 怎么样的诺丽果可以采收?诺丽果什么时候成熟?诺丽果采收后如何处理?以下小编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诺丽果成熟特点  诺丽果是一种有呼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