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白芨有什么传说?

  白芨的俗称叫什么?白芨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白芨有什么特点?以下小编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白芨(也作白及)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是一味古老的收敛止血中药。医药有关白芨药名来历还有个传说。大约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将官,一次跟随皇上御驾亲征,没想到战事失利,队伍溃散,他只好护送皇帝急急回京。他们一路杀了十几个番将,刚要进关时,却突然闪出六员番将,拦住去路。这将官力保皇帝先进关,自己返身迎敌,终因连日征战疲劳过度,寡不敌众,被敌人砍了几刀。但他忍痛拼杀回来,在临近关前时,不幸又被番将一箭射中,跌落马下,被关内的兵丁救起。百拇医药 皇上急命太医抢救。最后,断了的筋骨被接上了,其它伤口的血也止住了,就是肺被箭射穿,伤口流血,呼吸急促,吐血不止。眼看会有生命危险,太医束手无策。皇帝急了,命人四处征召能人医治。很快,一位老农拿着几株叶像棕榈叶、根像菱角肉的草药献给皇帝,说:“请把这药草烘干,磨成粉,一半冲服,一半外敷在箭伤处。”别无良法,太医们只好速速照办。果然,将官用药后,不久便肺伤愈合,也不吐血了。皇上要厚赏老农,被拒绝。老农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求圣上叫太医把这药草编到药书里,公布于天下,使更多的人能治好肺伤出血。”皇帝答应了,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老农答:“还没名呐,就请圣上赐名吧。”皇帝想了想,问老农;“你叫什么名字呀?”老农回答叫“白芨”。皇帝笑道:“那就给它取这个名吧!”于是,“白芨”就被载入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并一直运用至今。 

  其实,按李时珍的说法,白芨得名是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其形状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有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须根痕,整个样子很像“小鸡头”,茎痕和环纹构成了这鸡头的“眼睛”和“眼圈”,因此很容易辨认。夏、秋两季采挖后,经洗、煮、去皮、晒等处理后入药用,常研末内服或外用,也可鲜品捣烂外用,或制作药膳吃。中医认为,白芨性味苦、涩、寒,质粘而涩,入肺、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芨含大量黏液质,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能形****工血栓而止血。另外,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白芨有加强乌头碱毒性作用,所以“十八反”中明确提出不宜与乌头同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白芨有什么传说?  白芨  白芨词条  传说  传说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白芨有什么传说?词条  
药材

 种植山茱萸如何采收?

 山茱萸果实什么时候采收好?山茱萸果实采收后如何加工?山茱萸一般亩产多少公斤?以下小编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山茱萸的采收  山茱萸栽种后8~10年...(展开)

药材

 珊瑚

珊瑚别名:大红珊瑚《方脉正宗》、红珊、火树《药材学》、红珊瑚(邹仁林《南海研究与开发》)。性味:味甘,性平。入药部位:骨骼。形态特征:1、红珊瑚,群体灌木状分枝...(展开)

药材

 猪骨

猪骨性味:味涩,性平。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的骨骼。  形态特征:头骨上颌骨侧面观呈直角三角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