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习惯的良好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就在于资源共享,而且是优质的资源得到共享,“拿来主义”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这是好事!然而,它也使人滋生懒惰思想,比如想写点许多东西,不用费神,只要动动鼠标,复制、粘贴就能搞定,这是坏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如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据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结束了;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习惯的良好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我们合理把握。我认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把握以下几点:
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
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我们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坦率讲,我自己就经常从网络上直接“拿来”。今反思:鲁迅倡导“拿来主义”,而拿来的东西是需要经过“内化”才可为我所用,“独立思考”才是鲁迅的脊梁。我对自己过去如此奉行“拿来主义”深感惭愧、不安。我必须克服直接拿来的懒惰毛病,唯有此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