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一)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应该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先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然后让幼儿猜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引导幼儿对图书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在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以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首先是教师讲,幼儿听,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故事或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指字,教师读,这样,可以同时发挥视听两方面的作用;以后逐步让幼儿练习自己指,自己读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
因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平时,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以培养和巩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我在班级过道边开设了阅读区,内设桌椅及书架,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两边墙上布置了幼儿自制的图书及故事画。教室内还设置了图书架,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
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将书分门别类放置在幼儿便于拿放的位置、还鼓励幼儿进行轻轻交流,让他们将自己阅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的个别交换。最后,我们让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出来。节假日里,我们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去阅读更多的书刊,认字不多的他们置身于琳琅满目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氛围中也会煞有其事地也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生活里,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和谐发展。
如:我们在讲述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们采用了集中式的阅读方式。让孩子们首先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猜猜故事的.内容;紧跟着在随老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故事的文字结构,掌握了它们的正确发音。之后绘声绘色的边复述边表演故事让幼儿兴奋不已,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引导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寓意,对幼儿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完成了幼儿文字的学习和知识的启蒙。课后,我们采用休闲式的阅读方式,让幼儿随意选择阅读资料,并三三两两地、自由地、分散地到小型活动区或个人活动区进行阅读,并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个别指导。每周我们还有一次故事会活动、让幼儿将自己所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家园一致,指导幼儿阅读,能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我们先要求家长每周至少陪幼儿读书一个小时,然后逐渐延长时间;
同时建议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家庭阅读气氛,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而喜欢读书,还可将幼儿在园阅读的内容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指导。现在,家长也渐渐养成了每天抽出固定时间一起读书的好习惯,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通过调查发现,我班参与分享阅读的儿童与家长有更亲密、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分享阅读要求成年人与儿童共读,在共读的游戏中,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参与分享阅读的儿童表现得更自主、更自信。如浩浩、静静、璐璐等,见识很广,大方、非常自信,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总之,幼儿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教室应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氛围,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