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不阅读。一个人读书的过程,就是传承文化、培植精神、润泽心灵的过程。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一个人成长成才不竭的“源头活水”,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下吧,欢迎阅读。
若想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是书中的故事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知道很多生活中不知道的事情。但是教师们还要让孩子们知道很多文学家、哲学家以及一些成功的人都是因为阅读了很多书籍,涉猎了很多知识才成为这些人的。阅读不仅可以让人们扩大视野,足不出户而知万里,还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帮助我们修身养性,学习很多智慧与做人的原则,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总之要让小学生们树立一种多阅读就会有很多益处的思想观念。只有让学生们了解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们才会在课外时间不自觉的进行阅读书籍的活动。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什么事情成功的因素之一都是有着良好的外驱力,特别是对于自控不能不强的小孩子,更容易根据外界环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月阅读效果应该是成正比的。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在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孩子们在课外时候有着便利的选择自己喜欢书籍的条件,然后要在图书陈列或者摆放上别出心裁,或者分门别类,或者按照封皮颜色,或者将大小书籍摆出不同的图案,这样的书籍陈列方案会让小学生们觉得新奇,也就会经常来光顾图书角了。最好的是再设立一个专门的阅读区,让学生们不至于在阅读的时候无处可去,或者在一个比较嘈杂的环境,这样都会影响阅读效果。设立阅读区,并保证阅读区的安静,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质量。
阅读,如果只是读还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如果读与说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倍增,因此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小组形式举办读书会是非常必要的。读书会可以确定主题也可以是不限话题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阅读完之后通过口述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同时这种口头表述行为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助于以后阅读活动的进行。对于那些之前没有进行阅读的同学,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比较,他会觉得能阅读并来讲述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因此也会推到这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四、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者写作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是读书的一大内容。因此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摘录,可以摘录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名人佳句,或者是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或者以一种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们必须交读书笔记,可能短期之内看不到读书笔记有什么效果,但是日积月累,经常阅读和翻看读书笔记,必定能使知识的积淀有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小学生们以后的作文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写作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与知识储备。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表达,只有有了大量的阅读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书面表达,才能用更精湛的语言,更准确的句式来行文,同时,书面表达的成就感也会让学生们更加意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形成阅读活动的一种良性循环。
小学生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仍然能敏锐的感知到教师的知识素养。小学生处于一种自身心理发育不完全的状态,很容易膜拜一些他们认为很伟大的人和事,因此知识渊博的老师总能依靠自己的学识而让学生们心生敬意。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们要时刻以自己为学生们的榜样,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古今中外各种经典,尤其是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以及他们喜欢的书籍,来有意地增大自己的知识储量,以便随时解决学生们的疑难问题。
同时教师要教导学生,鼓励学生在书籍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书籍的力量与阅读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在聆听老师教诲的同时进行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求每个学生要多读好书,才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培养阅读兴趣。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培养兴趣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有专家认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同时,应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要提倡快乐阅读,要将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地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
(二)、教给阅读方法。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读后感、日记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等。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举办“校园故事节”、“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养成阅读习惯。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创造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行为动机和需要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须的东西。
在阅读过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还要经常性的和同学们交换读物,以增加阅读量。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如:写读后感;指名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形式多样、气愤活跃的检查活动让学生趣味盎然,从而较好地把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维护自己威信的自尊心等行为动机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成效,从而使他们意识到是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
(四)、选择阅读内容。
阅读是个人的事情。对于我们成人而言,有人喜爱小说,有人喜爱散文,有人喜爱诗歌,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修养层次不尽相同,对书的喜好也就千差万别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钟情、迷恋也好,专注、偏爱也罢,都表现了读者对某一类书的喜爱程度。惟有喜欢,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惟有喜欢,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对于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在读物的选择上,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保持适度的沟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一、以讲故事入趣进行好书推荐,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做事全凭兴趣,自行阅读的能力又弱。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很重要的开端。结合教学实践发现,中年级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那就是小学生最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的智慧不是汲取,而是点燃。我们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兴趣作为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火花,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精心准备,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当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消退。平时有机会就给学生讲名人从小喜欢读书的小故事,从一句句名言,一个个故事,一本本书籍,形成了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力求吸引学生们乐于读书,勤于读书。这样营造了学生生活的一个书香的班级。通过书香班级环境的潜移默化,慢慢地影响学生内心渴求读书的兴趣。在书香的教室里,学生既是读书小会员,又是负责管理、组织活动的小主人。学生可以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读书的兴趣也就日益浓厚了。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出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我们平时重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积极倡导亲子阅读,通过家长的共同配合,从校内到校外学生的阅读得到支持,取得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把好关,孩子时时处处置身于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中,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充满着色彩斑斓童话色彩的书海中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而言,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要想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营造氛围
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在教学楼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墙报,围绕“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来设计文化用语,而且内容可每周更换,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
2、开展活动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团员读书读报活动等。每学期一次的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在班级布置一个读书心得展示台,交流读书体会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加强学习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种生命行为,是一种生存状态,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以好书为师友;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画一画精彩处,摘一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学会运用,就是要读而有记,读而有思,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成为灵魂的营养液,让人生变得更加精灵、智慧、美丽、高尚。为了保证阅读的效率,具体要做好两件事:
1、固定课外阅读时间。
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可以是早晨上课前及早读课,或是下午的课外阅读时间,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都要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计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2、开设阅读指导课。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或每两周必须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一般要做:
⑴、推荐优秀读物。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⑵、读书方法指导。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利用“阅读参考资料”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做“读书卡”。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⑶、优秀读物欣赏。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乐”读书是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育成功的标志。”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当然也在其中。那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奥维尔普瑞斯特科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中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所以,关键是要用书中那有趣的精彩的故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在起初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不妨选一些精彩的美文,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欣赏与感受的情境。再者,介绍一些好书的梗概或一个精彩的人物或几个精彩的片断,吊起学生的胃口,吸引他们去书中找寻精彩。
新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外阅读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每个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经验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开放的读书环境,不要有太多刻板的限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当然大是大非的原则指导也不可或缺)。教师尊重学生读书的选择,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自然阅读兴趣与热情也就萌生了。
第三、创设良好的书香阅读氛围。
俗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给学生创设“朱”的读书环境,帮助学生尽快驶上喜欢读书的轨道。教室的墙壁可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等。教室里也可创立“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资源,并不断补充和更新,使他们能随时进行自由的阅读。让“图书角”成为一眼不断流动汩汩清泉的水源,长久地保持住学生鲜活的阅读兴趣,渐渐形成热爱阅读的书惯。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
正所谓“独学无友”,假如阅读仅仅是学生的个人化行为,阅读就会少了很多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课前三分钟“自选美文赏读”、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好书我来荐”推荐好书交流会、朗读与欣赏读评合作交流会等等,让学生的阅读有了伙伴,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丰富多元的收获,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享受到更多的课外阅读乐趣。因而,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是激发与延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有效举措。
第五、躬亲示范,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勤读书的榜样。
常言道: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读书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亦是如此。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以买书读书的习惯行为,以家庭学校的书香氛围,以陶醉于读书的专注神情,熏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热爱读书的境界。
第六、注重个别关注与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
渴望被人关注,永远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成就感,永远是学生进步最大的支持力。 为了让学生永久地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关注,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讲解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课外阅读的愉悦与满足。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渐渐地使读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永久的志趣和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辨证认知,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自身财富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