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阅读并不等同于看书。阅读是大脑接收外界视觉符号(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既然阅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呢?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欣赏课文的"风景点",进而产生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和激趣导入新课
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去年的树今年会怎么样呢?来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营造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有效调控,能推动课堂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深入中不断提升。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感情的传送,进而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如在讲解《绿》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曾让自己心动的形象及其颜色,体会"感触点",课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诸种色彩定能轮番上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目前,因可供学生阅读物十分广泛,如果不加选择而由其任意阅读,学生就会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如帮助他们选择教育性、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文学名著、文学作品、科普作品与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指导形式多样的阅读
多样性的阅读形式,如泛读(初读)、细读(精读)和复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充分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品味中逐步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兴趣。
二、拓展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 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读物拓宽知 识 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 文,只要有资料,都应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 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荒岛日记》这些课文,就应向学生介绍《鲁宾孙漂流记》;学了《将相和》,就应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 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就提高了。
三、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我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1、讲故事比赛
讲故事是同学们最高兴的事情,刚开始同学们不好意思,站在讲台上,声音小,也不会加动作表演,讲了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进步很大,把故事情节表演的栩栩如生。一个同学在讲“金斧子”的故事时,把斧子掉到河里,扑通一声,小孩害怕的样子,表演的很形象。后来,老爷爷帮助他三次到河里找斧子,弯腰捡斧子的动作与孩子的对话,把同学们都吸引住了,没有一个说话的,大家都认真的看他表演。最后他被评为“故事大王”。另外,我们还评选出几个“进步生”,发红花加以鼓励。
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因此可开设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受益。也可在学期结束时,让孩子们交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成语,比赛背诵,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成语说话。为表现优异的孩子颁发奖状,激励他们大量使用在阅读中积累下来的语言。
四、鼓励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