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们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儿童学习自己的母语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自然会逐渐具备听说能力,不用刻意去学。阅读的能力却是需要在学校或者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学习的。
一、教师要首先热爱阅读,起到表率作用,激发兴趣
想要让学生和热爱阅读,教师首先要带个好头,自身热爱阅读并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而是如何能把自己的阅读经验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渴望。
如教师在学期初先阅读《骆驼祥子》《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并向学生讲解推荐这些书目的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除了提高字词积累量之外,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素养、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都大有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只是阅读大量的书籍,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如何去阅读,如何去理解感悟文本,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大有帮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必须讲课文和授方法并重,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发现与探究的乐趣。
1.制定阶段性目标,实现阅读递进
阅读与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是要一步一步地走的。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做到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能理解的基础上做到读有所获、读有所感。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图文并茂版的《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沙漠》等,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让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书籍,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递进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生字、词等,此时要及时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并掌握其读音、含义,以提高阅读质量,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对阅读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这样就不至于在碰到关键字词时蒙混过关,不能切实理解文章内容。
要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对于一般的文章主要是采用略读,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文章大概意思,明确文章的文体、写作手法、用词技巧等,但对经典的文章必须进行多次地精读,指导好学生精读方法,根据需要可以对全文精读,也可以对部分段落精读,或者对经典的句子进行赏读。要做到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或者思想,能理解文章的结构,深化文章的主题,延伸文章的思路。也就是做到精选美文要细嚼慢咽,同时,还要做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必须勤于思考,及时对所读文章进行消化理解,把书本知识转移成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让学生思考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这本书要表达的思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在读完后,及时总结读后感,并做下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人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所提升、转变,可能在以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要把这些想法、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也为自己做阅读素材的积累。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
1.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要求学生在好书推荐时,客观介绍所推荐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思想,介绍本书的作者和出版此书的目的,介绍本书的题材和写作特点等,尤其是要介绍本书对读者的影响、历史意义等。
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提高学生的读书应用能力
每次读书交流会确定主题,有主持人,有具体时间和地点,每人交流时间有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时间观念,提高写作质量,在有限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阅读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课外阅读会成为一个习惯,学生的阅读素养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