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阅读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的语言、实物展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海上日出》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并播放悠扬的乐曲,再结合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本课的阅读中。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教师要创设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做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阅读,这样学生就会喜爱阅读。在每节课的最后,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本新书或一篇好文章,充实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快读)三类。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都特别重视课文的精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但精读的阅读速度慢,不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阅读量的增加。要想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一定的阅读量,就应该教会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阅读名家著作、作文、散文时需要精读;阅读报刊、杂志、故事类时,应该选择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于一篇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详写部分要精读,其它略写部分可以略读。
1.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如学习《举手的秘密》一文时,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从题目入手,抓住“秘密”二字,提问:举手的秘密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略读—精读—略读,充分体现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快速阅读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文中收集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学习《布衣元帅》一文时,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选读小标题下的三个故事,了解徐向前元帅的优秀品质和生活的俭朴,并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概括,进一步感受徐向前元帅的伟大人格魅力。
3.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想象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有这样一段描述: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教学时,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再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当时五位战士想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增强了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认知,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完全融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推动其情感的自然流露。
4.要求学生从重点词、句、段中谈感悟
如在教学《血染的实验报告》一课时,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我让他们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从“下班以后”“白发苍苍”“都走了”等词中了解到卡尔?施密特博士是一位很敬业的人;从“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在做些什么……”中,学生总结出卡尔?施密特博士是一位怎样的人,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和文章的感悟,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的喜悦。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制定好自己的读书计划
每天的早自习学生都有10—30分钟的阅读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推荐好书、交流读书体会;每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共享亲子阅读,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推广至家庭成员中。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理解字词,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进行课前批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我要求学生读书时边读边画边写感悟,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要关键。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好词佳句和不懂的词句,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如教学《飞吧,你飞吧!》一课时,第15自然段有一句话是“飞了,飞了,他坐飞机回家去了!”,这是小萝卜头放飞小虫子后高兴地拍着手叫着说出的一句话。学生在这段的空白处写到:“小萝卜头向往能和小虫一样飞出去。”“小虫带着小萝卜头的愿望飞出去了。”“小萝卜头会去党组织那里,求人帮助去救爸爸、妈妈。”“小萝卜头会去自己的家乡看看。”“小萝卜头会来到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从这些批注中,我看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会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好词佳句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上,再写一写自己的读书体会,既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理解,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足迹,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
只要教师坚持做到引领阅读,抓好学生的自主阅读,并争取家长的配合搞好亲子阅读,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就一定能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