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有了数学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学生就有了提高计算能力的动力与源泉,才能对计算产生兴趣。如何培养数学兴趣呢?方法很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的好处;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激发其计算的兴趣就容易了。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在习题形式上多样化,如可以以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出现。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游戏、竞赛、接力比赛、抢答等。
二、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
口算是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不借助任何工具而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灵活、快速的特点。口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即使在计算工具高速发展的现在,口算仍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算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教材,从已学的口算方法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通过讨论、交流,探索出新的口算方法,获取口算技能,鼓励算法多样化。如在教学口算34-7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这道题呢?学生分组讨论后,纷纷发言。有的说,先算14-7=7,再算20+7=27;还有的说,因为27+7=34所以34-7=27。口算教学中还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总之,口算练习要长期化、经常化、趣味化、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学好了口算,就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而许多学生能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但常常会发生计算错误,这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学生审题习惯、计算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题就动手去做;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却算错了的现象。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而仔细,养成一看、二想、三画、四算、五查的计算习惯。
一看:
计算时,首先要看看这道计算题中,有哪些数字,又有哪些运算符号,做到心中有数,书写时绝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
看看这道计算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简算的,就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计算复杂而出错。但不能简算的就不能计算,不能乱用运算律,比如在计算8.4÷0.6+8.4÷0.4的时候,就不能简算,而有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却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三画:
对于稍复杂的多步计算,根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心里要先划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即明确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不明确该题的计算顺序,就容易出错,比如有的学生在计算75+25÷5时,由于没有搞清楚计算顺序,其计算出的结果就等于20,这明显是错误的。
四算:
根据算理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认真地进行计算,不得有一丝马虎。
五查:
计算时,每做一步之后,都要认真检查,看看计算数字、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是否漏写。有许多学生由于书写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运算符号,比如将“3”写成“5”或“8”将“1”写成“7”将“9”写成“4”将“+”写成“×”或“-”将“235”写成“325”等等,所以计算时一定要求学生每算完一步都要及时“回头看”,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同时要求学生做到每步必验算。
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基本功,要使学生达到熟练程度,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