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力的源泉.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因而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甚至产生放弃数学的念头。所以通过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带一种有强烈色彩的认识倾向去感知认识。
如:初一几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180°。教师充分准备好直观教具或模型,使三角形的三个角转化为平角,平角拆开又可以转化为三角形。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准备好硬纸片,在课堂上做一做,拼一拼。“一个平角是多少度?转化成三角形是多少度?”学生一边实践,一边提问,学生很快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到实践,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同时学生在做拼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的去探索和研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也较好的解决低年级学生对几何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一表象一抽象的顺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使认识和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二、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挖掘把握教材,捕捉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加以引导。所以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巧设悬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感觉数学不是空洞的和乏味的。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例如:初二的几何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不论是研究图形的性质,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都参与将体会到巧妙的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所带来的好处。五个大小相同的圆板放在如图(1)那样,要求一刀切下,将五个圆切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应如何切?
分析,咋看似乎很难,因为这五个圆板构成的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知如何来切?学生感到好奇,这样切?那样切?可是没有规律,表示疑问?为此,我们再添一个圆板,则变成了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图2、3,同学们恍然大悟,动手再切。他们争强好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答道:“老师只有通过圆心01和02两点作直线,整个中心对称图形被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教师告诉他们中心对称图形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且也是几何中的一种重要的变换方法,利用中心对称图形可以改变原来图形的位置。通过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那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的上完了这一课。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启发性的设问,创设情境,对好奇的鼓励是学生想象力发展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完全囿于教材内容本身,限于教材思路的学习与消化,还要酌情提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教材内容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这时,从多个角度去进行探索发现,进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言时,除了课本上引例外,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想知道操场上的旗杆有多高?都有些什么办法?”鲁莽的同学答道:“放倒量。”“是一个办法,但不能放倒量,有没有省力的办法呢?”调皮的学生答道:“爬上去量。”“也是一个办法,谁有胆量爬上光溜溜的旗杆呢?”基础好的学生答道:“量出身高、人影、杆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来量。”“充满智慧的办法,但需要阳光或月光的"配合,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教师把握时机,给他们介绍一些将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应用。这样引入可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四、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和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与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形实物的接触的很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相关的知识,对圆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此时教师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理,这时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五、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生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因为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
六、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失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加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课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八、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兴趣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行如:am+an,a(m+n)+b,(m+n)多次式会分解以后,在提出新问题,行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结束语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