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可以提供整理情况给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
1、 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巩固深化知识。
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好一个中心内容,把主要精力集中重点上,不真正掌握,决不放松。其次要及时巩固防止遗 忘。复习最好在遗忘之前,倘若在遗忘之后,效果就低了。还要经常复习,不能一曝十寒。科学实验表明,人们记忆学习材料后,在3-7天内遗忘最快。一般来说,在9小时以内,趁着头脑里还有一些记忆痕迹时,花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在每天或10天以后花几小时复习的效果还要好。
2、 复习时应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 掌握好复习时机。
及时复习比延迟复习效果要好,但也并非越早越好。复习的最佳时机,要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根据课程的性质,难易程度而决定。听课较吃力、疑难问题多,就要及时些;当堂基本听懂,复习只是深入钻研,则间隔一两天影响不大。课程概念、原理抽象费解,复习就应及时一点,讲课主要是叙述性内容,与书本内容一致,也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在复习。
第二, 复习安排要合理。
通常有集中复习、分散复习、穿插复习三种形式。课后复习,宜于分散,经常进行。以记忆为主的学习内容如拼音,语文的背诵课文,公式,定义等,应分散复习,阶段复习最后集用整块的时间,一次复习深透为好,当然集中复习又将性质不同的课程,交替安排、穿插复习,使大脑各神经系统得到轮换休息。
第三,个人研究为主,相互讨论为辅。
善于从集体讨论中复习,比个人冥思苦想的息好处多。但讨论应以个人钻研、独立思考为基础,事先要有准备。讨论中也要开动脑筋,不能有依赖思想,讨论应有明确的中心,人数不宜多(三、四人即可),而且要和个人的学习安排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第四,复习方式要多样化。
复习不应是机械地重复。除了背诵、抄写之久,还可运用自我提问、举例说明,比较分析、做练习题等多种方式。复习中还要不断增添新的信息,把过去学的和今天重新看的感受、认识加以比较、分析、提高、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求得每复习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创见,充分发挥"温故而知新"的`"知新"作用,这样创造性地多样化复习,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3、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每次复习时,先不忙看书,而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思路)回想一遍,然后再和课本、笔记想法对照,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哪些忘了,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会忘。针对存在的问题,再看书弄明白,必然留下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这种回忆,既可检验课堂听课的效果,增强记忆,又使随后看书复习、重点明确,有的放矢。对于课后复习来说,既能深化理解,又能强化记忆。
4、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我们平时学习中难免出现理解或记忆上的知识缺漏,通过复习,一旦发现,要及时弥补,加强薄弱环节,学得更扎实,事实证明,凡是抓紧复习的同学,经常对知识查漏补缺,很少在学习上欠"债",总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
5、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边复习边整理笔记使所学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整理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补充提示,补充听课时漏记的要点或复习时新的体会发现。第二,综合归纳,根据知识要点,写出内容摘要。第三,梳理知识,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条理,编出纲目。
6、看参考书,适当拓宽知识面。
课后复习时还可看一些参考资料,参考资料要精选,不宜太多,看参考资料要与课堂学习同步进行,即绕老师讲课中心内容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为看的重点。还要和教材对照起来看,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适当加深加宽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一、 正确对待复习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二、 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复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下面的因素。
1、依据教材。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
2、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到学段目标,又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
3、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知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