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一些教育家、社会学家曾指出,玩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和朋友。可见,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玩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好玩具,可以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
玩具悦耳的声响,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玩具可变的造型、能活动的结构,适合幼儿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即使是一些自制玩具,如用易拉罐做的响铃,用塑料瓶剪的小碗、小勺、蝴蝶,用布做的小被子、小枕头等,都可以满足幼儿动手动脑、操纵摆弄物体的愿望。
时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玩具的种类日益增多,玩法也更加丰富,也就更加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即使再调皮的孩子,手里有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也能玩得不亦乐乎。
利用玩具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动作,启发幼儿思维。在玩桌面游戏时,幼儿用各种积塑拼插玩具,有的"插成一辆马车,有的插成变形金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孩子们知道给娃娃喂药、喝水、吃饭、把尿……不仅耐心地照顾小娃娃,还给他们弹钢琴、唱歌……样样都做得认真。
幼儿在玩玩具时,常会因为一点矛盾就闹得不欢而散,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交往。教师如果能够以幼儿玩玩具为契机加以引导,就能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
1.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帮助幼儿学习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愿望
例如,一位幼儿正在玩塑料摇马,另一位幼儿也想玩。这时,我们就要告诉后来这位幼儿应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及商量合作式的语言,为自己争取到玩耍的机会。
2.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幼儿每天都在幼儿园里玩玩具,难免会玩厌。由此,我们开展了“玩具开放日”活动,每周有一两天,幼儿可将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和大家一起玩。这时,难免有幼儿不愿意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从不强制幼儿与他人分享,而是采取一种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分享的快乐,由此学会和其他幼儿交换玩具轮流玩。
例如,教师会出示一名幼儿带来的“跳舞的小熊”玩具,请这位幼儿介绍玩具的玩法,并教其他幼儿如何给小熊上发条,教师提醒幼儿要爱护玩具、不争抢。带玩具的小朋友首先给小熊上紧发条,小熊跑到谁面前跳舞,就由谁继续上发条进行游戏。这样一来,孩子们兴致很高,而且秩序很好,每个幼儿都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相互分享,他们也由此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同伴的友情。
幼儿带的玩具种类多,能满足不断交换玩法的需要,有效提高了玩具的使用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既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也喜欢同伴的新型玩具,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友好相处。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意识
有些玩具是要求幼儿共同使用的,因此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及合作精神。如开展桌面游戏时,教师把积木、积塑等放在幼儿面前,并对他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摆儿童乐园。如果你们每人都插很多东西,玩具是不够的,而且摆出来的造型也不够丰富。
你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分工合作,你插攀登架,我插滑滑梯,他插荡船……最后用积木摆成围墙,将各自的作品集中在里面,组成了儿童乐园。幼儿在作品面前互相欣赏、交流,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愉快。
玩玩具的过程,也处处体现出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利用孩子玩玩具的契机,就可以借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会用到各种配套的玩具,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食品店中的各类食品、结构区内大大小小的结构颗粒等。如果每次收发玩具都靠老师去做,就会花费较长时间。这时,发动全班幼儿,让他们做小主人,主动参与到收发玩具的活动中来,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收发玩具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检查玩具时,常会发现有些玩具被损坏,这大多数是幼儿在玩时不爱护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情境表演、讲故事、唱儿歌等形式,使幼儿知道玩具制作很不易,要爱护玩具。教师带领幼儿开展“小巧手”等制作修理玩具的活动,使幼儿在学、做、修的过程中,培养了爱护玩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幼儿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玩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切实克服重上课、轻游戏的偏向,像备课一样去研究玩具、研究幼儿,充分发挥玩具的教科书作用,那么幼儿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