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独立性怎么培养
导语:教育幼儿要从小抓起,因为幼儿的这类性格特征并没有完全固化,有一定的可塑性,我们应着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与人交流意识等等,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其独立性,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的独立性怎么培养
一、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培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首先应该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虽然许多事他们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的孩子在“我自己来”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只是家长们没有重视,总认为孩子太小,怕他们弄不好,会出现什么状况。其实不然,比如我们班的小朋友蒙蒙,刚上幼儿园分到我们班时,家长总跟老师讲:“老师,我们家宝宝什么也不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老师你一定要多帮他,我怕他会感冒,怕他吃不饱。”这位家长不但私下跟老师讲了几次,而且还在我们班的新生家长会上提了出来。笔者很理解家长担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家长担心的问题存在吗?不存在。
蒙蒙小朋友第一天在园吃午饭的时候,我想去喂他,他却对我说:“我自己吃。”而且他也吃得很好。我很奇怪这孩子明明自己会吃饭,根本不像他家长说的那样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说:“你们看蒙蒙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看他吃饭吃得多好。”而仅仅就这次的表扬,蒙蒙以后就都是自己吃饭了,而且他还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家长所担心的问题在幼儿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全部解决了,为什么?因为教师重视了孩子独立的愿望,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成功时,给予他表扬。
二、养成勤动脑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多忙、心情多糟,对幼儿的提问都要加以鼓励,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我班孩子普遍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
在平时和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除了多向他们提问外,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和有利条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马上就给出答案,而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孩子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使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情况下,总是能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养从而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培养抉择能力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帮助选择游戏,并帮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当幼儿游戏水平有所提高时,就逐渐减少帮助,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游戏伙伴。入园一年后,幼儿虽有一定的游戏水平和经验,但会以自我为中心。
因而,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独立的水平,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共同确定主题,共同布置游戏环境,共同选择游戏内容,共同讨论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计划和进程,实践多种游戏方案。在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持之以恒的鼓励,培养自信心
幼儿需要表扬、赞美和鼓励。当幼儿呈现出不够自信的状态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承认肯定的态度和微笑的眼神。如班上有些孩子吃饭时把饭撒得到处都是,洗手时弄湿衣服等,况且幼儿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边做边玩,甚至忘记正在从事的活动,索性玩起来,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能因幼儿学不会、做不好而过多地批评埋怨,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之,幼儿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他,孩子在获得鼓励后就会有了自信,这种感受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规章》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参差不齐,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因而幼儿的各种能力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要根据幼儿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小班有些幼儿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宠惯,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办,造成生活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属于幼儿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育,属于个性问题就个别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一点帮助,鼓励和温暖,使幼儿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六、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既需要在园内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幼儿的多次参与练习,又需要家庭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围。
在召开家长会时,教师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并要求家长尽量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长的配合下,努力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不当拐杖当向导,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