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幼儿教育
导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媒介,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形态主要是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因此,课程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由教师来实施。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融会贯通新课改理念,最终让幼儿达到个人创造性发展的目的?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学改革应当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这意味着进行幼儿园教学改革时必须重视对幼儿的研究,唯有研究幼儿,我们才能深入认识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本能、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这种对幼儿的总体研究,实质上是在研究童年,只有在这种童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审视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种种问题,思考改革路径。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多维交叉的幼儿世界。这种特性为幼儿园教学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充分发挥多边教研活动的作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大更灵活的课程选择空间,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解掌握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导课改。让幼儿体验、达到创造性发展,教研活动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1.在课程审议中发挥教研组活动的作用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实施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权衡并获取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教研活动使大家对活动内容的安排形成共识,使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
在制订学期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前,要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在课程审议中的作用,集体审议各年龄段的课程,通过讨论选择符合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的活动内容,将阶段主题与本园幼儿现有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使之本土化。
2.通过合作达成学习目标
师幼合作将视野转向幼儿和幼儿的生活。将幼儿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把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生成活动相互交融、有效渗透。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幼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摒弃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说教的"形象,使自己变成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引导幼儿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要注重讨论与表达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启发者应针对幼儿的实际能力,抓住关键问题,组织幼儿集体讨论,通过讨论收集各路信息,便于幼儿找出事物的共性和特性。比如在“找不同、找规律”活动中,单个幼儿的发现往往不全面,而集体讨论后,幼儿通过比较、分析,更容易找出事物的不同和规律。对问题的讨论既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幼儿的反馈中随机开展。它凝结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多年来探索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是今后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四、发挥新课改的评价作用,激励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过去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而新课改则重视幼儿发展性评价。幼儿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社区环境等因素,形成了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所以,我们对幼儿的评价既要关注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又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及发展,对幼儿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幼儿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五、经常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改中成长
教师就新课程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困惑进行研讨互学,运用集体智慧,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使大家不断领悟到课改教育理念的真谛,不断地把外在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对于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并投入到新课改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实现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发展。以活动为现场、教学为中心、幼儿为主体进行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形形色色新理念、新名词的不断冲击下,作为幼儿教育研究的实践者和管理者,教师应立足于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幼儿为本位,开展有效教学。
同时,也要加大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让教师在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平台上,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从根本上提高专业水平,使幼儿园课程在不断探索与改革中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同时,幼教工作者要爱孩子、关心孩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和联系,在幼教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幼教形式与方法,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