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言是人类交往最重要的工具,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都要靠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去完成。而幼儿期恰好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重要时期给孩子们打下良好规范的语言基础,将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语言教育的作用就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为幼儿入学学习语文打基础。幼儿语言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均可能产生影响。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作用也就是使幼儿发音清晰,丰富词汇,学会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述周围的事物。在语言教育中,家长或者教师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范例,包括日常对话、故事、童话、诗歌等,让孩子去感知、体会、理解和记忆。
2、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小孩子最初基本上是通过直接感知来了解周围事物。他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甚至通过拆卸、敲打等动作来了解事物的各种特征:颜色、形状、声音、质地、结构和功能等等。
3、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语言教育,幼儿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系统的同时,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如讲话要文明,要有礼貌;说话要清楚,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
语言获得是指儿童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的、自然而然的掌握母语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结构是庞杂严密的.,但儿童却能在出生后短短几年获得语言,其速度是惊人的。是什么原因推动着他的语言发展?这是长期以来吸引心理语言学家探讨的课题。各个理论阵营从其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出发,都对语言获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强调后天学习因素的外因论
该理论派别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认为语言是一种后天学习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的结果。根据对语言行为获得的方式和途径的不同看法,又可分为两派――强化论和模仿论。强化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有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不龙菲尔德等人。斯金纳把儿童的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一反应――强化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在1904年提出了语言从模仿得来的观点。
2、强调先天因素的“内在”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和卡茨、美国心理学家米勒、麦克尼尔等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他认为人有先天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即语言能力,这是一种能将头脑中已经具有的普遍语法规则的能力。
3、认知相互作用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和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他们既重视先天因素,也重视后天因素,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之中发展起来的。
根据语言获得的几种基本理论,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语言技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可以说,凡是语言参与的轰动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幼儿每天都要进餐、睡觉、洗漱、喝水、散步……这些都是幼儿必不可少的生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总是有意无意地与教师、同伴及家长进行语言交往。
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在交往中为幼儿提供语言示范,丰富幼儿的词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如洗漱用品、食物、床上用品、餐具、家具等。教师或者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交谈,向他们介绍有关各种物品的知识,如外观大小、形状、颜色、‘内部结构和功能用途等。在介绍这些生活常识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也在向幼儿展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在幼儿园里,组织幼儿定期参加一些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比如在每天的早晨,在早操之前,或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请一名幼儿向全班幼儿预报当日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员可以由值日生担当,也可以让幼儿轮流,一人当一天预报员。此活动可以和记录或制作天气预报图结合起来,请一两位幼儿根据昨天晚上或今天早晨从电视或广播里了解到的今日天气情况,先在黑板固定位置或记录本上做记录,然后根据记录向全班幼儿预报天气情况。为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当日天气情况和气温。提醒大家外出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图书角里的新书,激发幼儿去图书角读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将其读到的故事讲出来。活动区的设立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
总之,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及时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特别重要,要根据幼儿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