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导语: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陛的学科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
1.1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影响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1.2 深入了解学生不够
部分教师总是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课堂中听课的感受。
1.3 激趣指导力度不大
教师教学还只是在字词句、语法中捣来捣去,激趣指导只满足于面上工作,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机械地掌握呆板的知识,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厌恶的情绪。
2 初中语文新课改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2.1 深化自主探究,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是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2.2 挖掘学生潜能,注重“三变三为”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学生先学。教师及时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教师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不能一讲到底,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注重变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2.3 狠抓指导传授,强化课前预习
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3 初中语文新课改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课堂教学布局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按照语文教学大纲,把它分成若干单元,再细分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去学习,而教学本质上被考试所牵引,特别是到了初三学生反反复复地训练,造成知识面狭窄。
3.2 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基本上是同向思维
教师引领着学生走,学生很少向教师问一个“为什么”,要求学生反反复复地训练,将概念、语法、词句等牢牢记住,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很少创新,好奇心和求知欲锐减,后劲不足。
3.3 生的学习方式上,基本上是接受式学习,很少有体验式学习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讲课的调子高,学生本身的基础差,以及学生的觉性不强,导致听不懂或不想听,乃至对语文产生厌倦情绪。
4 初中语文新课改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对策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到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主要对策是:
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开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与决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重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在具体分析问题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交流,为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4.2 创新提问技巧,实行小组探讨
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老师的提问谁能给以准确的回答,谁能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较长的小说、故事等谁能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复述出来等,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组织、激励学生成立学习讨论小组,由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4.3 创新总结评述,严把学习关口
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公证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