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怎么导入
导语:巧妙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如何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利用最合适的课堂导入来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怎么导入
一、强调知识间联系,循序渐进
1.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我们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这样,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我是这样导入:“你们已经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呢?你们知道的梅花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梅花魂》。”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紧密地联系了新授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这种方法更可广泛地用于第二课时的教学。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紧扣新课内容,还要简明扼要。
二、设问引入,启动认知
1.谈话导入法
由老师设置话题,通过谈话自然引入新课。以平等、易于接受的谈话方式与孩子们交流,有目的的引导,直接在新课与学生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可以引起孩子们的有意注意。谈话导入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新课,但是也要注意话题的选取,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否则还没上课就离题万里了。谈话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不然会影响课堂结构的层次,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
如教学《海上日出》,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日出吗?”学生可能会回答看过;接着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很容易回答出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形状等;教师继续问:“你们在海上看日出吗?”大部分学生会说没有看过;于是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我们今天跟着巴金爷爷去海上看看日出好吗”,学生当然会欣然同意,那么一节快乐的语文课便开始了。
2.悬念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设疑,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不和谐状态,造成悬念,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根据所教内容灵活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被激活,学生会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问就会解开了。”以此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游戏导入,突出主体地位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导入就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课堂的最高境界。课前游戏,把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孩子过把玩瘾,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兴趣和语文知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增长。
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就采用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作为导入环节。画出小鸡,小鸭,小狗的脚印让学生猜这是谁的脚,学生听到做游戏,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再加上是猜谜游戏,他们更是来了兴致,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要来抢答。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形象地了解到各种小动物脚丫的形状,而且也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以最饱满的精神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媒体导入,景真趣浓
过看图、看文、运用引言、生动且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教学手段,创造意境,可以激发学生感情,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可先朗诵:秋到葡萄沟,珠宝满沟流,亭亭座座珍珠塔,层层叠叠翡翠楼……尝一颗葡萄心甜透。这一生动形象的引言,把学生带到葡萄成熟时甜美的、丰收的景象之中,学生听了感到新鲜有趣,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感染,增强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就板书课题,学生学起来也就情趣盎然了。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以先声夺人的效果,使整堂课的教学有个好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