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技巧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技巧

导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对知识的关切,没有对知识的关切,就会对所学知识漠然置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技巧

一、依据学情,创新提问设计

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提问,太难了不行,收不到良好效果;太简单,提问就失去了意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无一疏漏,而且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上,基本上是单向性的、一次性的,一问一答,缺少必要的交流或探讨,问题的设计也带有很大的机械性,缺少伸缩度和回旋余地,学生的思维空间很狭小。这样的提问,没有多大的意义,既然学生都能对答如流,说明都理解了,那么,讲课还有必要吗?课堂提问的目的不在于答对的结果与否,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提问时,教师要尽量减少知识性的提问,提问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心理上有所触动,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把握时机,激活课堂气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疑提问时要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来。也就是说,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试图解开这些“冲突” 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由此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难易适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上起课来得心应手;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上课很费力。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呢?其实,这是由课堂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决定的。为了避免后一种现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使答疑成功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使学生望而却步,挫伤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使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思维惰性。如果内容较深,那就要浅问,由浅入深,步步引导,让学生有拾级而上之感。因为有梯度组合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又能避免课堂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四、换位提问,体现民主氛围

课堂中教者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可改变提问的方式,多方位提问。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放开思想的.野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及时地发现许多站在教者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识的问题,体察到学生具体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之中。许多有经验的老师认为,上讲台犹如上“舞台”,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教师的这种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会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奋发的上进心。

五、 “阶梯”提问,彰显学生主体性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阶梯”式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应的提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六、不拘权威答案,让思维更具创造性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七、创设开放性课堂,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八、在文章中寻找趣味点,生发情感因素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九、曲问或活问,寻求知识契合点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善教者, 必善问。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必备的技巧, 特别是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我们这一代年轻教师更应该努力锤炼自己的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提问水平,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技巧  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词条  提问  提问词条  初中  初中词条  技巧  技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