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经验交流
导语: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是学校的发展之源。“质量最有说服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科研兴教”的理念,围绕教学搞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因为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重过程,重细节,狠抓“备、教、批”三个基本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经验交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抓质量氛围。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学常规管理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为检查组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全面负责教学常规的过程性检查工作。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的主要工作有:
(1)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2)每月不定期到课堂听课,同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向学生了解作业批改情况,并于当堂授课教师交流意见,写出评价意见;
(3)每月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并做好记录;
(4)每月检查教研活动情况,查看教师的听课记录,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各教研组教研记录;
2、健全中层干部挂钩年级制度,要求全体中层干部深入年级,及时了解各年级教学工作情况,每学期中层干部听课不少于20节,利用每周五行政会议时间专题研究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商定有力整改措施,层层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常抓不懈,突出实效。
1、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习型团队建设领导小组。把全体老师按低年组、高年组、综合组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以《新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丛书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摘录,每学期完成至少5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将此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
2、建立健全教师外出学习制度。学校每年按教育局的安排,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领导、老师,要以汇报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汇报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讨论,推广学习成果。
3、集中时间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听专家
讲座等,让更多的教师接受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
(1)备课必须做到“三备”。
一是备课程标准和教材:每学期初要认真学习研究所教年级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章节性结构,明确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好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二是备学生实际: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及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及接受能力等情况,确定教学起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是备教法: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选择适当的电教手段,准备教具及实验用品,高质量地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2)、在“三备”的基础上,制定好“三种计划”
一是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必须制定出来,其内容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②教材结构分析;③教学目的要求;④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⑤教学时间分配等。
二是单元教学计划。每个单元应写出本单元教学结构分析、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形成单元授课计划,写在备课本上。
三是“课题教学计划(教案)”。其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的(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分课时的教学步骤及教学手段,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3)、数学、语文、科学等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应先做一遍,要求有参考答案。
(4)、坚持手写教案,因为手写教案简洁实用并有助于我们梳理知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等等,我们要求提前三课时备课,没有教案,不许上课,不得以“参考书、备课手册、练习册”等代替教案,不得用别人的教案或自己用过的教案作现用教案。
(5)、讲课后,写后记或教学反思,把实际体会写在教案后边,纳入学月必查内容。
2、上课
(1)树立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和蔼可亲的形象,尊重学生,把握好课堂节奏,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和效益。
(2)课前熟悉教案,提前2分钟到教室候课,按时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校长、教导主任、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学校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次听课均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和教学评价,并与执行教师进行交流。每次听课记录要填写完整,要有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段年度教研能力得分的参考。
(4)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在达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
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达标课向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过渡和提升。
3、作业布置和批改
(1)作业精心设计,有目的性和启发性。
⑵作业批改要求:语文、科学一课一改;社会、美术、思想品德、劳技和英语一周一改,数学一天一改。大作文全期不少于6--8个,全批全改,(三月份二个,四月份三个,五月份二个,六月份一个)有恰当的眉批、行批、尾批和统一的批改符号,要有详细的批改记录,要有评讲备课。小作文全期不少于6个,有检查(每月份各2个)二年级看图作文全期6个,全批全改(九、十、十一月份各2个)。 ⑶狠抓学生薄弱学科的落实提高,创新出“错题笔记”,做法是:①学生抄下做错的题目;②进行认真的全过程纠错;③如果以后再遇到的话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对易错题目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再次出错,具体有各科任教师掌握。
4、课外辅导
(1)制定各学科辅导计划,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以认真实施。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考试考核
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认真查漏补缺,改进教法、学法及分类辅导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经验交流
我校自2004年初,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目标,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年来,我县出台了《宁阳县初中“三环节”教学实施意见》,而我校正在实施的.“任务引领、活动建构”教学模式,其要求与“三环节”教学实施要求相吻合,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将“三环节”教学与我校“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所谓“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完成任务为内驱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意义,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课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到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运作,都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所以它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该教学模式丝毫没有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主导形式,转化成课前和课中两种形式而已。课前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课中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运作。在此要求上,学校制定了“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下,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学案设计格式和教师备课、上课的基本流程与基本要求,并鼓励各学科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特色。
在“三环节”教学基本要求之上,我们严格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教学的三环节组织教学。下面我以初三复习为例来说我们是如何实施教学的。
(一)学案的设计。
1.课前预习——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知识,站在高处看知识内容并构建出网络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以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用最好的方式、方法,理清所复习范围内涉及的知识点,在恢复记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或章节)教材主要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在设计时采取最多的一种形式就是大括号式(即知识网络形式)进行知识归类并适当地设计填空,有时也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或阅读教材,再现所学知识,并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意义,同时可强化记忆,提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2、诊断评价:这一环节是在梳理知识基础后,教师根据平时教学收集的信息,针对学生掌握知识中的疑点、关键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或题组,对基本内容进行诊断性的训练与检测,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发现学生在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缺陷。
3、 归类解析:这一环节是对所复习单元的重点或典型例题进行归类解析,通过解析,让学生形成一般的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的规律、方法、技巧等。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对所复习单元的题目进行归类处理,以便于找出解决该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思路,关键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不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处理,把各个类型的题目混杂在一起,学生会感到内容散乱,重点不突出。有时我们把历年的中考题经筛选后设计在此环节,能帮学生渗透解题的思路方法。
4、 达标测评: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认知目标后,而进行的形成性测试。设计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等。题目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重点提出;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和认知性的原则;难度适中,防止因试题难度不当影响对认知结果的评价。达标题的设计针对主要知识目标。题目设计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题,二是提高题。基本题是所有学生必须要会的,提高题针对中上游学生水平,是培养优生所必须的。确保让80%的学生实现80%的达标率。
(二)课堂实施
1、课堂准备 (1)、发预习学案,我们一般提前一天下发预习学案,因是复习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能完成多少就尽量完成,但是所有学生必须把梳理知识做完。(2)、预习检查,课前收交部分学生的学案(一般抽2-3个小组),进行批阅,可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能帮我们进行二次备课,确定课堂讲解的重点并提前想好指导方法及措施。
2、 基本流程:(1)、检查反馈,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若不管不问,时间长了学生会无视这一环节,会给复习带来很大的阻碍。反馈时以鼓励表扬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交流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个别小组组长进行展示,对于学生展示中流露出的知识错误或是知识漏洞,以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作精讲点拨。切忌过多的讲解,一定做到“三讲三不讲”。(3)、诊断评价:本环节题目少,难度不大,因此给学生留几分钟完成后就统一认识,若没有疑义教师绝不做过多讲解。(4)、归类解析:学生自读、自析、自做、自查、也可互查交流,让学生自己抽取规律、思路、关键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本环节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一步,必须引导学生抽取做题的规律、方法、技巧,不能就题论题,应该拓展同类或近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解题技术上有大的提高。(5)、达标测评: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学生独立完成评价题目,第二步,针对题目完成情况,开展自评和互评。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互评是通过向小组成员或班内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联系完成情况、问题解决的程度和思维过程的表述,组内、组外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对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
其实,我们的教学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依照:“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值得指出的是,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有时间的约定,给学生确定时间几分钟完成,如:学生交流时间必须规定几分钟完成,目的是提高学生交流的效率,比如3分钟完成,还有课堂达标题,确定必须5分钟完成,这样学生有时间紧迫感,在大脑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效率肯定不会低,等等。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的作用起到作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位了,那么课堂想低效都做不到)
二、坚持“四抓”,强化落实,保证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坚持做到“四抓”:一抓集体备课,二抓课堂效率,三抓学生落实,四抓限时训练。
1、抓集体备课
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我认为关键是预习学案设计的质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习学案,我校特制定并实施了“个人预备、集体研讨、分块设计、个性化修改”的集体备课方式。具体操作是备课组内每个人在集体备课前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课前预习任务设计、反思拓展内容设计、达标题命制设想等几方面对每一课时进行分析,写出书面稿,并由主备人提前设计好学案,即个人预备。然后在集体研讨中主备人就所设计的学案结合教学内容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发言,说明所设计内容的目标、重难点及预习任务的设计思路,组内其他人补充,最后形成定稿,修改预先设计的学案,备课组长签字后再印刷。无论是个人预备还是集体研讨,都必须做到认真挖掘、分析,明确教材内容。方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来。
2、抓课堂效率
在我们的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或方法,都必须意识到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为生物是常识课,没有什么课下学习与复习时间,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我们的做法就是快节奏地教学,用一切办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支配时间,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知识落实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学习起来很费力。 我们力求知识网络化,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记忆。
4、抓限时训练
知识的检测落实,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学效果,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可以把课堂上反馈到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它也是学生了解本人学习成果、自觉弥补学习缺陷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安排了每节课的“达标测评”和每周的“限时作业”两次书面检测。
课堂“达标测评”:能够迅速检测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或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再作巩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点拨矫正,弥补知识缺漏,做到“堂堂清”。
“周限时作业”:我们每周的限时作业是根据学生对本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缺漏点,进行再一次有针对性检查、弥补,试题50分,大约20分钟完成。教师全批全阅,并及时反馈,真正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