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学生在逆境中成长
今年的高考已经过去,肯定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学生思想变化比较大的时间段你,作为家长应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我的周围,高考一结束,许多考生家长不再像考前那样限制孩子行动,请客吃饭、喝酒蹦迪、打牌搓麻、网上游戏等任意欢乐,甚至通宵达旦也没太在意。无可厚非,高考结束了,应该让孩子们轻松一下。
然而,剧烈紧张后极度放松、极端放纵,如果得不到调解,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无聊的情绪,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毕竟,在考前,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不适当的解压,在考前就已经有成造了可怕的后果的例子。据报道,因为高考压力太大,青岛两名高三男生喝两瓶白酒解压,造成酒精中毒,所幸经过抢救两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一中考点,一名18岁的`女生因6日晚发生痛经一次服用了多片芬必得,导致第二天考试期间身体不适,被迫退出考场等。
经验表明,在成绩没出来以及接下来等录取通知书没到手之前,焦虑和压力会仍然徘徊在孩子们心头。成绩考得好的往往被愉悦感和优越感陶醉;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常常自暴自弃、失望厌倦,甚至走向歧途。
其实,高考虽然结束了,但对考生的心理教育没有结束,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相应的心理修复和心理干预。考前,一直在强调为考生释放压力的重要性,那么,高考后如何释放压力也同样值得重视。需要注意的是,释放高考压力,需要讲究适当的方式。每年高考后,总会出现一些考生因为过度放松而突发的意外事件。比如,2007年重庆一女生高考结束后,连续两夜没睡,与同学一起吃火锅、唱歌庆祝,不料第二日突然浑身发青、发紫,经抢救无效死亡,令人惋惜。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就是通过心理修复和心理干预,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的稳定性。具体说,主要是帮助他们调解情绪,因为学生之所以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实就是情绪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高、情商发展不佳的表现。研究证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而是情绪智能。对考生进行心理修复和心理干预,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感化他们,引导他们不拘于一时的得失,学会客观认识自己,理性发展人际、情感关系。特别是对性格脆弱且成绩不佳的孩子,要多加鼓励和正面引导,让他们从社会角度认识高考与就业,消除沮丧心理,避免意外发生。
家长应抓住适当的时机教育考生,高考是一场智力竞赛,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跳跃,同时也是即将走向成熟的一次洗礼。把它看成一场竞赛,就要正确面对胜与负;把它看作是一次跳跃,就应该在做好输赢的心里准备;把它视为一次洗礼,就要既学会承受压力,又懂得科学减压方式。经受住这些考验,才会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