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和孩子打交道
一个妈妈的转变——
和两个孩子变成朋友
一项课程的由来——
美国教师上岗前必修一个父亲的心声——
“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说”
…………
“全世界最困难的职业之一是做父母!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事业成功的雷女士曾为教育孩子备感困惑。
如今,她发自内心地说:“学会了如何与孩子打交道,如何教育孩子,我感到心情平静很多,烦恼少多了。”
雷女士有两个孩子,女儿20岁,上大二,儿子6岁,还在上幼儿园。夫妻俩事业都很成功,雷女士的丈夫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她本人有20年从医背景,现从事中医养生行业,开了几家店面,还考过心理咨询师证书。“有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以前我自认为能把孩子教好。”
事实恰恰相反,雷女士和女儿之间的沟通,曾一度靠吼;6岁的儿子也动不动被妈揪耳朵。
女儿爱上网,雷女士见到总是说:“快点关电脑!一、二、三,我拔插头了!”每每此时,母女之间都会爆发争吵。
儿子好动,一分钟也静不下来。家里的保姆换了上十个,谁也治不了他。雷女士心里很烦:“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恼怒起来,她习惯性地走上前去揪儿子的"耳朵。
事情在最近有了变化。
晚上十二点,雷女士对女儿说:“妈妈看到你这么晚还在上网,很担心,怕你明天上课会受影响,这样对你的身体也不好。”女儿听后说:“好,马上就睡了。”很快就关机上了床。现在,女儿从不超过晚上十点上床。
看到儿子在家里捣乱,雷女士说:“阳阳,以前妈妈做错了,你不听话时妈妈揪过你,很痛吧?那是因为你总要妈妈替你管理自己。要不以后你试着管理一下自己,安排好起床、做作业和睡觉的时间,行吗?”儿子爽快地答应了。遇到儿子不自觉时,雷女士也不再使用武力,而是轻言细语,让他自己选择。有一天,阳阳突然说:“妈妈,你总算学了一点爱的知识回来。”
一项课程的由来——
美国教师上岗前必修
让雷女士发生变化的,是亲子沟通经典课程——父母执照。
武汉精英坊咨询工作室的胡凡介绍,《父母执照》课程源自美国的父母效能训练课程。1963年,戈登博士首创了一种家庭沟通训练系统,起初的目的是治疗不良少年。后来发现这套方法也非常适用于改善普通家庭关系,能很有效地预防青少年问题、夫妻离异、家庭不和,成为美国父母学校的基础课程。上个世纪90年代,该课程发展成为美国教师上岗的必修课。
2002年,我国亲子教育专家许家齐将这一课程本土化,引进中国。2006年,《父母执照》被国家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总课题吸纳为子课题,逐渐在南京、杭州、无锡、厦门等地推广。
一个父亲的心声——
“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说”
和雷女士一样,李先生也是一位成功人士,从事出境游策划工作,游历过许多国家。14岁的女儿上初二,数学是弱项。面对总把“我什么没见过,有什么我不懂”挂在嘴上的父亲,女儿显得很沉默。
对孩子要耐心,要学会倾听,李先生说,这些道理他都懂。但他和女儿之间的对话总是这样上演:
“过来,谈下成绩!”女儿小心翼翼地说了成绩,他便不再给女儿开口说话的机会。“你学习不好”、“你笨得像猪”、“现在不学习,长大捡垃圾”……久而久之,女儿选择对抗,不再与父亲沟通。
现在的李先生开始反省自己。“这次考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商量解决好吗?你有什么办法提高成绩?”“你愿不愿听下爸爸的建议?”面对父亲的变化,女儿变得大胆了。“明天我们要考试了”、“考不好你不会骂我吧”、“爸爸你和以前不一样了”。
父女关系的改善,直接带来女儿数学成绩的改观,最近一次考试,女儿的数学成绩小幅上升。与其他家长分享心得时,李先生说:“以前没想到,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说……”
编后:采访中,记者通过两个案例总结了《父母执照》课程中的几个小技巧。少用“你要……你应该……你为什么不……”的生硬命令语气,少用指责性语句,多用商量的语气,多用“我看到……,我担心……,我希望……”这样的句式,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心情,提出希望。对孩子提要求时,先肯定其优秀、积极的一面,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让自己陷入着急、发火、不耐烦的负面情绪中,先跳出矛盾圈,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心平气和地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