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如何承担自己的角色教案
导入 教师:幼年的我们被呵护,童年的我们盼望快快长大,少年的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学生”时,我们的父母、老师已经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到底“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用大约5分钟时间填写表格(见教科书第16页), 尤其是认真思考表格的第二部分:我心目中的中学生。
(2)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多从正面引导,加以补充。
教师:小学阶段,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马上就想到了老师和家长。现在是中学生了,我们却觉得不想再让老师和父母管那么多了,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那么,在目前的生活中,哪些事要自己解决,哪些事是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的呢?
活动二: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一一讨论下列问题: 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事?怎样解决自己的分内事? 什么样的事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
(2)讨论结束后,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点评。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体验成长,体验自己“今天与昨天”的不同。
活动三:做合格的中学生 教师:进入中学,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那么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合格的中学生呢?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2、小组代表发言,上台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3、师生共同总结,制定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合格中学生的标准”。4、把制作好的“标准”作为班级公约来遵守,指导青少年成长。将教育目标最终落实到行为养成上。
总结教师: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新的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三课、新的起点
第一课时 放飞理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导入 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先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活动一:“我的理想”演讲赛
教师:在大海中的船只上,远航的水手一定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航向,否则他们不会到达目的地。现在,我们就是正准备扬帆起航的“水手”,那么你的“彼岸”在哪里呢?进入少年期,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尽管它不成熟、不明朗,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大致的方向,清楚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
1、教师讲述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关于理想的言论。
2、学生准备“我的理想”讲稿,约15分钟,不少于200字。
3、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比赛。 用一个比喻引导到对“理想”的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 “理想”。
活动二 :制定计划 教师: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想的实现是一步步完成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教师讲故事)
第六张饼 有个人饿了,买了一摞饼,一口气吃到第六张饼才算饱。他摸摸肚子,沉思半晌,若有所悟,十分感慨,自言自语道:“早知道吃下第六张饼就饱了,何不一开始就吃这第六张饼呢?我还能省下那五张饼的钱呢!”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
教师简单小结,由故事转向学习:“我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同学们都是先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才进入初中,先学会了自然数,才学小数、分数,先学会了拼音,才会念长长的课文,先学会了字母,然后才开始学单词、句子、语法、课文。假如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讲代数,行不行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中学三年的学业,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我们必须为自己理想的实现找到一条捷径,那就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1)教师讲述如何“制定计划”及注意事项。参见教科书第 19 页。(2)学生制定本学期计划,一式两份。(3)学生将制定的计划一份贴在自己的书上,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书,一份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的计划装订成册,学期中检查验收“计划”的实施情况。规划自己的学业与生活,教师起指导与监督作用。
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所以,我们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并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要不断地修整、完善它。
第二课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导入:解释名言 教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有谁能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就像大树是由小树长成的、高台是由一锨一锨的土垒成的、一步一步才能走完千里的路程。说得多有道理。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交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给自己的启发和自己的感想。 进一步引申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警句、成语等,进一步深化理解。
由名言引出活动意图,对学生具有鼓励的作用。
活动一:没有赚到的钱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故事“没有赚到的钱”。 (2)结合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①埃米为什么没有赚到她本来想赚的钱? ②你是否也有埃米这样的习惯?
教师: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比喻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请打开教科书第22页,这个小故事从某一个侧面很好地解释了克雷洛夫的比喻。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故事。 问:那么,当前你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回答。告诫学生:实现理想仅有计划是不够的,还要从点滴做起,将计划付诸行动。)
活动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中间存在的好高骛远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愿意刻苦学习,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就心里不是滋味;有的学生总是“三天热头”,总是在制定计划,可实行不了几天,遇到问题就放弃;有的学生目标过于远大,难以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等等。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
2.学生交流如下问题(1)小明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进中学后,他想把学习赶上去。该怎么办?(2)小超在小学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上课时总是“走神”,进入中学后,这种总是课上不听课,课下再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了。他该怎么改进?
3.学生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足下”计划。自己从现在起,做哪些事情?
附录: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