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胆小的孩子走出克服害怕的第一步
别看胖宝长得人高马大(3周岁的身高1.09m),从小却是个胆小的孩子,很长时间的口头禅是“宝宝怕怕”。具体表现为,规模大一点的滑滑梯至今不敢滑下来,有恐龙和大灰狼等主角的故事一听就要大哭,甚至有的时候行车钻过一个黑漆漆的隧道,他也要往妈妈的怀里钻。
别看胖宝长得人高马大(3周岁的身高1.09m),从小却是个胆小的孩子,很长时间的口头禅是“宝宝怕怕”。具体表现为,规模大一点的滑滑梯至今不敢滑下来,有恐龙和大灰狼等主角的故事一听就要大哭,甚至有的时候行车钻过一个黑漆漆的隧道,他也要往妈妈的怀里钻。
我深知孩子的天性不能勉强,但内心总希望他可以多一点勇敢,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孩子口中的“怕怕”进行了分类,并形成了相应的`三种处理方法,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让更多的家长和大家一起分享帮助孩子克服“怕怕”的好办法。
第一类怕怕:Hold不住所以烦躁
小宝宝的语言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十分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所以,有的时候的怕怕,并不完全就是恐惧,而是自己想去却因无法驾驭的焦虑和烦躁。
比如今年8月,我们带胖宝去杭州西溪玩,下榻的西溪宾馆有一个室内游乐园,不知怎么的,胖宝对游乐园里面的蹦床特别感兴趣。他先是走到蹦床的入口,驻足一会,然后自己慢慢爬上去。第一次去玩的时候,蹦床上还有其他的小朋友在跳,他刚站直,就马上因为其他小朋友的一蹦一跳而摔倒了,然后胖宝就立刻爬了出来,然后怎么劝都不要再进去,嘴里嘟囔着,宝宝怕怕,宝宝怕怕。
我在胖宝的边上目睹了这一切,从他后来又来到这个蹦床附近看了又看,却又默默走开,我确信孩子对这个玩具项目是因为一爬上去就摔了一跤因此心生恐惧,但内心深处又是想尝试的。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无疑是等到一个更合适的环境鼓励他再次尝试。而所谓更合适的环境,则是指等这个玩具没有其他人玩、只有他一个人玩、他可以在没有干扰情况下慢慢摸索规律的环境。
那天晚上,我们陪孩子在这个室内游乐场玩了很久,这里10点关门,等到9点15分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我们家包场的节奏了。这个时候,我们又鼓励他尝试这个蹦床,一开始,他还是很犹豫,但我陪他走到入口的台阶处,我坐在台阶上把自己的手伸进去,然后随着手和蹦床的撞击,手也一起一伏。此时,孩子也慢慢爬进来,我在台阶口伸出手,鼓励他说,妈妈牵你的手一起站起来跳好不好。他慢慢站起来,先是踮起脚尖去起伏,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大,真的可以在蹦床上跳起来了。
跳了好一会儿,他兴奋地从蹦床上爬出来,特别认真地和我们说,宝宝不怕怕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个“不怕怕”的胜利成果,第二天早上我们又第一个到了室内游乐场,果不其然,孩子直奔蹦床而去,而此时已经没有了任何恐惧。慢慢的,其他有孩子的家庭也来到了这里,其他的孩子加入了胖宝的蹦床游戏,但此刻的胖宝因为已经掌握了蹦床的方法,一点都不再怕怕,而是坦然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享受这个游戏的快乐。
所以,有的时候的“怕怕”,不是孩子讨厌和不喜欢,而是有意前往却hold不住的焦虑和烦躁。此时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更好的机会,帮助孩子掌握技巧,克服负面情绪。
第二类怕怕:因未知而胆怯
第二类怕怕应该更为常见,就是面对一些从未经历过的体验,孩子会告诉你,怕怕,怕怕,并哭闹着不愿前往。不过,这种情况下孩子怕怕的只是未知体验的表象,一旦你能鼓励他尝试一下,往往他会发现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这个十一的第一天,得友人赠票,我们带着胖宝去了嘉定安亭。
当地有一个移动故事屋,从外面看,这个类似洋葱头的帐篷里面似乎黑漆漆的,胆小的胖宝自然是怕怕怕怕地摆摆手,直往后缩。由于我此前做过功课,这个移动故事屋是适合3岁左右的孩子,于是我还是让爸爸扛起了胖宝,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那一刻,我相信,孩子需要通过真实的体验去克服臆想的胆怯。
一场移动故事屋大概有十多组家长和孩子参与。15:00,随着故事的正式开始,三面环形投影变成了三面会动的故事墙,老树造型的表演者开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趣的情节、变幻的幻灯效果很快驱散了胖宝的恐惧,原本紧紧搂着我头颈的手慢慢松开了,看得出,他也开始沉浸在这个叫做“红鼻仔大冒险”的故事中。
插一句,虽然整场故事只有20分钟,但不得不说台湾来的项目还是很用心的,无论是配合故事散发的糖果气味,还是配合故事中的闪电效果做出的震动感应都相当到位,以至于随着故事中的闪电情节,周围好几个小朋友都哇地叫出来了。
故事结束后,有几个小朋友排队和讲故事的表演者合影,而我也笑着问胖宝,你还害怕吗?他说,刚才有点怕,现在不怕了。
所以,有的时候的“怕怕”,是孩子对于未知世界的胆怯,但那胆怯并不一定是不能克服的,作为家长,更多的是要带着孩子去体验,用真切的体验去驱散他对于未知的胆怯,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我相信孩子也终究会慢慢习惯自己去探索新的世界。
第三类怕怕:发自内心的恐惧
这一类怕怕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惧,我也会在几次测试后去确认孩子的这一种情绪。
比如,胖宝有一本书,讲的是小老虎和妹妹小花在沙滩度假过程中遭遇一只沙子大恐龙,小老虎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敢地打败了大恐龙、保护了妹妹。
本来,小老虎系列是孩子的大爱,几乎每一本小老虎故事书都被翻烂了,但是我第一次讲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胖宝就开始哇哇哭起来。我问他,是不是因为有点害怕里面的大恐龙呢,他一遍哭,一遍点头说恩。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书放起来,过1-2个月再拿出来,先不主动和他讲这个故事,而是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开始读故事,如果他受到吸引走过来,那么说明第一次的害怕只是一时的恐惧或者不适合。
但是小老虎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这样操作了3次,每一次他不是被我说得哭起来,就是呼啦啦跑过来和我说,我害怕里面的大恐龙。重复的情绪确认让我知道,孩子是真的对这个故事情节害怕,并不是我鼓励他多体验就能接受的,那么,我也没有必要非得让他接受。
所以,有的时候的“怕怕”,是真的怕怕。我觉得对于这种情绪,家长经过不止一次的确认后,也没有必要非得勉强孩子,毕竟,胖宝妈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不敢看恐怖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