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外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国外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国外父亲如何教育孩子

(转载)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yjbys.com

第一个关键时期: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 第三个关键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他山之石:国外父亲参与育儿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父亲们参与育儿的情况吧,或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异域文化,但对于所有爱孩子的父亲来说都是有所启发的。

1.以色列:传统上重视男性权威,自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分的情况下并没有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一视同仁。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还有父亲给孩子单独谈心的习俗。

2.英国:英国的男性以重视育儿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父亲从孩子小时就开始重视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如此。随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过这些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父亲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男性也有长达四周的带薪待产假,这一法案是1979年制订的,到现在约有70%的父亲使用了这一假期,挪威的父亲们认为保障育儿是自己的一项权利。

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小

孩子常失眠、发呆、胆小可能也是病,专家称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小。

冯静岳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是在上三年级时被失眠缠上的,严重时,从1数到100,重复多遍也无济于事,好不容易睡着了,没多久又会突然惊醒,最多一次一夜醒了四回。睡不好觉,头也就疼得很厉害,他感觉好像戴了一个“紧箍咒”。——yjbys.com

北京心理协会秘书长甄中科教授和其他心理医生在心理门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情况。甄教授说,以前医学界认为神经官能症在青春期或中青年人群中常见,现在少年儿童中也不难见到。这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注意,孩子在生活中的许多毛病可能会导致大问题的产生。——

甄教授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在生活中的行为变化和原因,多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是否有心理障碍,像焦虑症多表现为易紧张、烦恼、焦虑;强迫症表现为敏感多疑、过分克制、思虑过多、优柔寡断、注重细节、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恐怖症表现为性格怯懦、胆小害怕、内心总有不安全感;还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即孩子心理产生一些困惑,如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后,告诉家长或医生的则是头疼、失眠、胃不舒服、没劲儿等躯体化症状。

心理疾病低龄化的现象应该引起家长和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他们今后的人生。

深入解析“麦兜族”的"心理特性

因不愿意“蜗居”,中国内地“八0后”年轻人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战。这就是“麦兜族”。——yjbys.com

——

动画片里的麦兜是一只平凡的小猪,它没有值得炫耀的家境,没有过人的才智,普通得不起眼。但麦兜却并未因此而烦恼,它做事脚踏实地、是个十足的乐天派,过着简单而快乐的小日子。在现实中也有与麦兜相似的一群人,出生于80年代后的他们背景平凡,在大城市挥汗打拼、默默奋斗,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就是网络上又一新名词所指的对象——“麦兜族”,专指大城市中的80后奋斗群体。

谁是“麦兜族”?

所谓“麦兜族”,指的是一群出生在80后的平凡小人物。与“富二代”截然不同,他们没有显赫的家境,辛苦地在城市奋斗,为生计奔波,是典型的草根阶层。凡事亲力亲为,购房、买车的梦想都得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来实现。

“麦兜族”3大特点

“麦兜族”一词诞生后迅速走红网络,网友专门总结出这一群体的几大特征。

“三不”:“不等”、“不要”、“不靠”是判定“麦兜族”的首要标准。80后的“麦兜族”完全凭借自身脚踏实地的奋斗在大城市里谋得容身之所,他们没有父辈的人脉关系可依靠,工作以后绝不再向家人伸手要求物质帮助,不少“麦兜族”还要定期寄生活费供养父母。

积极乐观:虽然生活的巨大压力时常让他们喘不过气,但“麦兜族”总保持着动画片中麦兜的乐观:不向现实屈服,困难挫折不能磨灭他们简单而美好的梦想。“在残酷竞争中从容生存,寻找自己的生活轨迹”。

想有房:“麦兜族”希望能打拼出一番天地,在大城市扎根是他们的最大梦想。或身兼数职存钱筹备首付,或省吃俭用拼命供房,全身心为之奋斗。

“麦兜族”努力争取幸福

“房价动辄近万,在大城市拼搏的小人物都成了麦兜,想找安身之处谈何容易?”有人感叹道。网友“行走江湖”发帖自称“麦兜族”,他针对网上的抱怨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在北京打拼多年,我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行。而经过我的努力,自己一样在大城市购得了一处住所。”他认为只要积极向上、锲而不舍,“麦兜族”也会过上幸福的小日子。

不少“麦兜族”网友认为《凡人歌》的歌词“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最能反映他们的心境。“在大城市中无依无靠的确有些无奈,但抱怨只能徒添烦恼。世界不会为了个人而改变,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能争取到幸福。”

专家建议:“麦兜族”要摆正心态

依据自身的能力拟定生活期待值。自我奋斗、积极向上,这种不等,不要,不靠的奋斗精神和独立人格,非常可贵,特别值得赞赏,这种精神对于他们以后的成功也很有益处。

揭秘大学生同居心理:爱情牌坊下的放纵

大学生同居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几度被“热炒”之后,最近又因网络一篇关于大学生同居房的报道,掀起了新一轮的论战。较之前些年人们如遇洪水猛兽一般的口诛笔伐,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未婚同居已经有了很大的包容度,究竟是人们对于这个现象已经麻木,还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某些变化?——yjbys.com

爱情牌坊下的放纵——

在当今社会,“同居”这个话题既不能让人大惊小怪,也不会使人面红耳赤,曾几何时,未婚“同居”是被视为伤风败俗,有悖道德的叛逆之举,不知不觉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此类事情的态度从谴责到宽容到麻木再到今天的“纵容”,同居随即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新青年标榜爱情胜利的宣言。

随着社会进步,性观念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传统的婚姻观、爱情观遭遇巨大挑战。小学生出现了“性早熟”,中学生流行“早恋”,大学生开始“同居”。据有关机构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数据表明,70%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同居。大学生同居现象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大多在18-25岁之间,也就是说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处于一种日趋成熟的阶段,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然而当今的大学生正是处于幼稚与成熟二者交接的关键时刻,伴随着残存的幼稚性和抗诱惑力弱的特点,以及性生理成熟期的低龄化,不少大学生已有性经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走向同居之路是在所难免。

同时很多人把同居当作是爱情的象征,当前大学生在智能、本能、性机能等方面的发展已趋成熟,常将性意识和爱情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比较强的性冲动,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居者都发生过性行为,有婚前性行为的学生占有不少的比重,此外发生过边缘性行为的占相当大比重,几乎与谈恋爱的比重相等。

不久前,河北大学教师对12所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是“两情相愿、不必谴责的一种爱情观”。而许多学生对大学生同居现象也持宽容态度。在全国26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的人数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25%。

在记者采访的数十名学生中,几乎很少有人反对谈恋爱、同居。一些学生认为,恋爱很正常,但现在有的大学生恋爱动机往往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是随大流有从众心理;也有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便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大三学生说,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态度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浪漫的电影大片,玫瑰色的情人节,偶像剧的经典情节,网上沸沸扬扬的感情话题,都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更何况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不管是恋爱还是同居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学生同居,从环境角度来看,信息传播发达,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对性的认识也是比较前沿的,这种前沿认识的和社会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虽然说大学生结婚已被认可,但是实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这就存在了一种新制度与旧观念、旧制度的磨合过程,因而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和条件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因此出外租房居住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反刍”心理,抑制了快乐

我叫小霞,是一名高中学生。长期以来,我一直处于郁闷之中,爸爸因为患病吃错了药,因而变得越来越痴呆起来,妈妈因为终年劳累过度而疾病缠身。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妈妈依然拖着病弱的身体,在田间劳作着,却不让我辍学。可是,我坐在教室里,脑子里总是想象着爸爸的病容、妈妈的辛劳,眼前总是晃动着他们的身影,老师讲了什么,我常常似懂非懂、似听非听。我总想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可就是静不下心来学习。看到同学们家庭的幸福,我总觉得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次班上有位同学的母亲也患了重病,我好同情她,更想到了我的父母亲,我因此而常常流泪。我好想静下心来学习,可就是抹去不了父母亲痛苦的神情,我真烦我自己,太不争气了。我该怎么办呢?——yjbys.com

小霞心理表现,其实是一种同情心过度的反应。人们遇到悲伤痛苦的事情,总是会引起内心的震动,因而产生悲哀的情绪。如果这种心理表现过度的话,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抑郁症,它的显著表现就成为了一种“反刍”心理现象。——

“反刍”心理是一种过去经验过的人和事经常在脑海中重现并加之以情感回味的心理现象,它常表现在那些在生活中遭受过重大打击、且情感脆弱的人身上。其特征为:

其一,回味性,总是将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细细咀嚼。

其二,回归性,经常生活在自己所回忆的人和事之中,让远距离的生活占据了眼前的生活空间。

其三,抑郁性,经常将自己置于痛苦的生活情景之中,去让自己反复遭受情感的打击,从而导致情绪愈加低沉。

一般说来,“反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表现。但是,如果存在过度“反刍”心理的话,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只会增加人的情感负担,让人远离现实,陷入忧郁的困境。严重的则会变成情感抑郁症。

建议小霞同学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心理矫正:

首先,要正确认识同情心的作用。小霞的“反刍”心理,源于强烈的同情心,整天几乎都沉浸在怜悯父母亲的情感之中。应该说正常人都必须具有同情心,但是要看到,同情心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光有同情心是不可能解决父母亲的问题的,如果一味地陷入同情心的困境之中,那可能会更加加重父母亲的忧伤。减轻父母亲的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创造自己健康的学习生活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过度的同情心可能会变成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构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其结果,有可能会摧毁自己的意志。因此,一个人若想正常生活,只能保持正常的同情心,即适度的同情心,同时,也应该将这种同情心转化成具体的行动,而不应该将它仅仅停留在情感领域。

其次,要进行合理宣泄。长期郁积在心里,只会增加心理包袱,而找人倾诉,则是一种良好的解压办法。倾诉就是一种输出,一种对心里重复信息的删除和清空。

再次,转移注意力。要融入当前生活,参与集体生活,要从眼前生活中体验到快乐。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过去或者远距离的生活中,把握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要善于比较。不要总想着自己家是全天下最不幸的家庭,老是跟那些富裕的家庭比,这只会更增添自己的苦恼。也应想到,还有的家庭比自己更不幸,人家也在积极地生活。何况,自己家也有自己家的优势,尽管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但是家庭和睦、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等,这又是有些家庭所缺乏的。要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又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说谎

??? 说谎是什么意思呢?说谎是作弊与欺骗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这种欺骗与作弊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拿那些贪官污吏来说吧,就是一种惯于说谎的典型人物。小而言之,亦足以使个人人格破产。——yjbys.com

第一是损失自尊心,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尊心的,人失却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第二是丧失信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从前不是有过一个“牧羊儿与狼”的故事吗?当牧羊儿第一次说谎,在山岗上大喊“狼来了”的时候,别人听了,连忙跑来替他赶狼,可是他却恰然自得,以为愚弄了别人一次。哪里知道这样一次说谎,竟播下了失信的种子,当真的狼来了,他惊慌失措大喊“狼来了”的时候,人家以为他又在撒谎,不来救他了,而他竟至被狼咬死。——

林肯说:“你能欺骗少数的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的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恒。”这是多么中肯的话啊!

说谎决不是偶然说说的,必定是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而这种说谎的习惯大多数又是从小养成了的。因此我要谈谈怎样使小孩子说谎。要使小孩子说谎,必须先了解小孩子说谎的原因。小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我以为:

(一)小孩子怕父母或教师的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二)逃避现实:有时小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叫头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教师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三)好虚名,要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他做好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于是他说谎了;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说谎了。

(四)贪利:很多小孩子为了口谗,要吃东西,便说说谎,又有些小孩子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数或奖品,便在考试时作弊还硬说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这都是为了贪利的缘故。

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说谎的原因知道了,那么怎样纠正他,而培养诚实的习惯呢?

第一要了解小孩子:小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小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你要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

难将事情做成功,而得到奖励。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的去做。

第二暗示: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正的暗示,譬如有两个小孩子在一起,一个是诚实的,另一个是喜欢说谎的,你要对那个诚实的小孩子嘉许,奖励他,使那个说谎的小孩子感动,走上诚实之道;其次一种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小孩子跑来报告你一件事时,你要信任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如果你这样说,在小孩子的心灵上,就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以为说谎原可以骗的。我们必须应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说谎的动机。

第三榜样:做父母的或教师的要以身作则,去做诚实的事,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说谎。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大。耳濡目染,都会效仿的。有时你还可以讲诚实小孩子的故事给他听,譬如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有一天,华盛顿在园里砍了一株樱桃树,他的父亲知道了,非常气愤,华盛顿急忙跑去承认,说是他砍的。这时他的父亲不但不责备他,反而嘉许他,鼓励他处处要像这样诚实。以后华盛顿事事做得诚实,决不说谎,终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样的故事,你可讲给小孩子听,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样。有一种榜样是不好的,譬如,一个母亲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嘱咐他的小孩子说:“如果有客人来,你就说妈妈不在家。”等客人来了,小孩子便照着母亲的话说谎了:“妈妈不在家。”这是一种不好的榜样,很容易使小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他既可照母亲的话去欺骗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骗别人,甚至是自已的母亲。因此我们要做好的榜样,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

这三点,我们做父母的或做教师的应该随时随地注意,务必使小孩子说谎,建立起诚实的习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外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父亲  父亲词条  国外  国外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家长加油站

 行知什么意思 行知指什么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展开)

家长加油站

 如何才能让孩子什么都吃

如何才能让孩子什么都吃“我不要吃青菜,好难吃哟!”我可不可以只喝汽水不要吃饭呢?”上述的情境你是不是熟悉?许多孩子都有挑食、偏食的问题,只要餐桌上出现他们不喜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