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在一定的年龄段里,他们的情绪表现会更加突出,家长也是手足无措。那么孩子生气情绪失控怎么办?
尽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孩子情绪失控,但对父母们而言,和孩子谈论他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你不可能期待一个几岁的孩子能告诉你他很愤怒、孤独或者无聊,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相关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教他如何表达自己,“那件事一定让你很生气”,或是“你看上去很伤心”,诸如此类的话能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最终,孩子会认识到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小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明白别人也有情感。一旦孩子能够区别自己的情感,他也会将那些表述的词语用于其他人。一个孩子如果曾和妈妈谈论过生气,便会了解生气的感受。当妈妈说“宝贝,我也生气”时,孩子就会意识到妈妈也有和自己一样的感受。这就是体会别人情感,识别他人感受的开始。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非常漫长的循序渐进、持续整个童年的过程。
3、父母不要对孩子遵守规定的`能力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小孩子的专注期很短,很容易分心,他们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消化语言指示。所以当你给孩子指示时,不要期待他们会立即有效地遵守。他们要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也需要时间。假设孩子正在玩,不要突然冒出来打断他:现在放下玩具,去洗手吃饭。他们需要更清楚、简单的指示。先引起他的注意,例如:今天吃蛋包饭哦!你最喜欢的!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他:要准备吃饭了,先把玩具收起来。现在去洗手。来吃饭吧!
孩子的整个童年期都在学习情绪,包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如何观察别人的情绪。越年幼的孩子越是缺乏经验、依赖性也越强,因此也越致力于自我保护,而有霸道、生气等表现。同理,较大的孩子,如果处在不熟悉的环境,也容易暴躁。每个孩子社会化的速度不同,父母要有耐心引导孩子慢慢学习,不要强令孩子分享,给孩子压力。孩子要先有安全感,才能学会同理心和仁慈。
不少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给予训斥甚至打骂,有时依照自己的情绪来管教孩子,时松时紧,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自尊心无益,而且也让孩子学到了“情绪失控……这种情况,父母其实首先就是要做自我情绪的管理,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过多限制时,他们不懂的如何用语言表达,就只好通过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方式去抗争和寻求自己的权力。
孩子觉得受到了某种伤害,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于是呈现出失控的状态。因为内心存在恐惧,更渴望大人的关注和帮助,可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只能通过大哭的方式。因此若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便能有效安抚孩子内心的脆弱,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排解孩子内在的恐惧感。随后,孩子才可能信任你,向你伸出求助的手。
如何正确教育小孩
1、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