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作者从具体实践及教学需要,提出从注重阅读;注重听力;注重英语文化内容方面进行努力。
1.注重阅读
阅读能力的训练总是离不开阅读材料,如果在文章选材上不下工夫,所读内容干巴巴、思想陈旧、表达生硬不地道,会使读者阅读兴趣大减,甚至失去信心,达不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选择时代气息浓、难易适中的、可读性强的文章。
所谓时代气息浓的文章,就是文章信息丰富,题材多样,具有吸引力。例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Time to See)作家海伦?凯勒(Hellen Keller)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通过文章表达了作为盲人是多么渴望看到其妙的世界,聋人是多么渴望听到美妙的声音,同时也揭示了不珍爱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句都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那种感人让人无法忘怀。再如,《中国入世》(Enter the WTO)是一篇时事论坛,文章讲了中国的入世标志着长达十五年的世贸谈判结束,中国终于可以摆脱种种限制,同其他国家在国际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中国入世给世贸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而且也是世界对中国的肯定。
所谓可读性强、难易适中的文章是指作者的遣词造句上不古板,使用了不同的修辞,是一些生动、形象、易懂的短文和文章。如《克林顿在桂林就环保问题所作的演说》(Remarks by President Clinton on Environment)中的句子Since Chinese civilization first began to express itself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ts poems and paintings have sung of the beauty of land, the air, the water. No place in China is more evocation of the beauty in your country than Guilin. 克林顿使用了"express" 和"sing"这两个非常简单的词汇,巧妙地表达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句型"No…more than…"展现了桂林的美丽景色和怡人的气候环境,浅显易懂。
2.注重听力
教学材料的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否相适应,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据此对某些材料进行删减或通过适当的调整,降低难度和要求。比如:在人教版高二(上)第十单元中有一篇听力材料是要求听美国的天气预报。这个材料的话题内容是新课标 8 级的目标要求,难度较大;在课堂上我们可删去它,或者通过直观的图示提示,通过充足的听前活动设计,降低问题难度,让学生明确要关注的问题,并向学生明示,这是一篇富有挑战性的"高难度、超要求的材料,以防挫伤学生的信心;同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因势利导,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会成功理解后的喜悦。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把课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提高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此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关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知识经验的准备。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的餐饮习俗差异;西方公共场所的女士优先的优雅风范;西方倡导的个人奋斗、自强独立的价值观;中西方对赞同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思维方式等等。教学中要始终关注中外文化差异。比如, 在farm 这个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它在英语中是指一定规模的农、牧、渔、养殖业的生产场地,而不能简单地教“农场”这个意义,引起误解,教师可以更进一步把中西方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介绍给学生。汉语中有个习语是“错过这班车,错失良机”,而英语中是 miss the boat 等。
3.注重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内容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中,着重强调语言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的教育,从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屏障。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下面是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误解:
3.1 问候与称呼。中国学生向英语母语者打招呼时经常会说:"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What""s your income·"在中国,这样的询问,暗含着对听话人的关注与友好。因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对这些问题会有相同的回应。但是事实上,在美国,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干涉别人的私生活。传统上,中国的家庭是由孩子、父母、祖父母组成的大家庭,家人很难保留什么私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邻居会介入到夫妻双方的争吵。而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更喜欢打电话给警察而不是敲开邻居的门,因为他们不愿意冒着打扰别人私生活的危险。
文化的差异在我们的称呼中也有所体现。英语中就没有与我们表示亲戚疏远对应的词,像“堂弟”、“表姐”、“伯父”、“舅舅”,而只有 "cousin" and "uncle"。称呼上的不同反映了两国文化风俗上的差异。对中国人而言,父系亲属要比母系亲属要密切,因此分开来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在美国的文化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亲属是一样的。
3.2 感谢与赞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文化对于感谢和赞美回应的极大不同。西方国家的人们比我们喜欢表达谢意和赞扬,也比我们更直接、更坦率地接受谢意和赞美。当他们表示感谢时,我们会感到尴尬,有时会说:“没什么”来回绝他们的谢意。而他们在相同的情况则会说 "I am glad that, I can help you." or" It""s my pleasure."来接受谢意。对于赞美,我们也会有同种感觉。比如当我们听到“你今天真漂亮!”“你英语说得真棒!”为了表现我们的谦虚,我们总会说:“哪里哪里。”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接受要比否定更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