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有何方式?小编立马给大家介绍教育孩子有何方式!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大人对孩子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是否重视,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从内心向往,行为练习,形成习惯这样一个过程。由于受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制约和孩子控制能力较弱的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三个特点,即渐进性、反复性和实践性。
渐进性是折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拱,逐渐足性、定型。
反复性是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出现波动起伏,呈现出一种不稳定性。
实践性是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依赖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之中,在孩子的各项具体生活和活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强化,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过程的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话动。在这个教育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追求上进的内驱力发挥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其中大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就显得很重要。教育学的规律告诉我们,教育的动机好并不等于教育的效果好,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不光要有好的动机。要有对孩子的爱心,正确的教育方式更重要。要有章有法地运用鼓励、表扬、批评、惩罚等教肖手段来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
在教育孩子时,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比批评不良行为更有效果,表扬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它能增进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的自尊,给孩子以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新的世界和承担更里的任务。
1、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2、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4、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